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代沟

与父母的关系虽然融合, 但可以沟通的事, 除了吃饭未和快点睡以外, 已经没有其他.

他们每天看的是中央电视播映的电视剧或者体育频道, 而我看的却是他们看不懂的欧美剧集. 虽然他们两位都是大学生, 知识分子, 但对阅读毫无兴趣,  我书柜里的几百本书, 包括哲学/小说/散文/历史传记.......他们无一阅读过. 

至于时事, 反正共产党说什么他们就赞成什么. 六四屠杀学生? 中央说没有发生, 他们就认为学生们无理取闹. 现在有传言说温家宝平反六四, 他们就说这些事情关他们什么事? 那有时间去管他人闲事? 

这种思想上的鸿沟, 真的让人很无奈.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Anger Management

一向对心理学有兴趣, 去年(或前年?)去某宗教团体举办的Anger Management课程, 希望多作了解.

最终这个课程因为某宗教团体的内部斗争而中途腰斩. 讽刺的是, 团体高层因为学员投诉退学费的问题上, 非常愤怒, 情绪失控, 口出恶言. 除了这个反面教材深印脑海外, 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愤怒情绪, 一无所得.

早两天, 就工作上遇上的事情, 和某人争辩了数句, 情绪被挑釁, 气得全身颤斗. 当真正愤怒的时候, 我闭口不再言语. 因为当时自己的怒气已经到了临界点, 若继续待下去, 说不定会讲出让大家都下不了台的话.

我一气之下, 离开了大陆厂, 回来香港.

晚上做了些运动, 当时心情似乎有些好转, 但到了夜蘭人静, 又再怒从心起. 

结果, 一夜无眠. 

第二天, 回香港写字楼, 情绪竟然还未能平伏下来. 早上处理了一些赶急但并非决策性的事情, 吃过午饭后急急离开公司. 因为压抑的怒气, 又再到达崩溃的边缘. 在这情况下, 很容易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迁怒下属, 也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策.

我是火爆冲动的人, 但爆完了也就完事, 少有会持续很久. 去到这个阶段, 剩下的只是情绪, 第一天让人发怒的事情, 孰是孰非, 其实并不重要. 而能够控制及宣泄这情绪的只有自己, 这时候愤怒里面, 也夹杂了失望, 无助和孤独感.

第三天早上, 回大陆厂. 心情仍然是非常差劲, 但可能因为持续运动和舟车劳, 身体疲倦, 气力和意志后劲不继, 对抗性的情绪开始减弱了. 回厂后着手处理一些刺手问题, 专注力转移, 而且事情比想象之中顺利, 心情也就慢慢好转过来. 

自己的怒火经过这样的起承转合的阶段, 你猜让我发火的人如何? 

他, 压根儿忘记了!

白气了三天!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人猿崛起


看了部分小圈子辩论, 将来统治香港的会是狼还是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人猿崛起》这套电影? 里面讲述人类利用人猿从事科学研究, 而令其中一隻人猿, Caesar, 在智力方面大幅提升, 能够使用工具, 甚至学懂了人类的语言, 后来带领群猿革命, 脱离人类的枷锁, 争取自由和尊严.

香港正等待Caesar的崛起. 

《新*日本人论2》VS 《 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阅读健吾的新作《新*日本人论2》, 却不其然想起早前看毕九把刀的生活日志《 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两位年纪大概是三十出头的文艺青年, 当代的高级知识分子, 主观性很强, 对事情很有看法的男人, 文章读起来却有截然不同的感觉.

健吾给我的感觉是一位斯文, 敏感, 有点傲气和愤世嫉俗的男人, 对社会制度乃至人伦关系采取批判性或者怀疑的角度. 质疑和抗拒一般人对幸福/梦想/成功的定义, 孤芳自赏, 不屑随波逐流.

九把刀是属于那种大咧咧的性情中人, 不平则鸣, 而且一鸣惊人. 热血地追寻自己梦想. 而他的兴趣和梦想多多, 不断尝试新的挑战. 他认为虽然很多事情最终结果都是徒功, 但在追寻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乃是最大的成功.
 
属于水瓶座的我素来博爱, 所以两位的著作我同样喜欢.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早上

早上9点左右, 尖东新花都夜总会附近, 大概有20-30位自由行聚合在一起, 整装待发. 就在一幅幅身穿内衣裤, 裸露原始本钱的女体海布下, 自由行的领队操国语, 向群众讲解乜乜乜传统中国文化. 整个意象非常诡异.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吉宅明爱



怎么说好呢? 希望这篇不是一篇过分的批评. 由于在下写的书评一向也没有什么人会有兴趣看, 所以应该对作者的影响不大吧!

我是伍諾韻网台节目《恋爱小天后》的忠实粉丝, 在我眼中, 她是一位有魅力和有见识的女生, 可惜她写的小说, 却没法勾起共鸣.

可能我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人, 没法理解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情感, 所以无法投入. 

早前九把刀的《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乃致刚刚读毕的《我們最幸福》里面描写的一对小情侣的爱情故事, 都能撼动人心. 距离制造美感和浪漫, 《吉宅明爱》描写那种一见面就和人上床然后再矌工数天的女生, 情感浅薄, 即使后来小说用大量篇幅去补述她如何对工作负责, 如何有人缘之类, 也无法让人喜爱.

若说性爱描写, 放在村上春树的小说里, 读起来感觉又不一样. 在他笔下整件事轻松简单, 犹如吃饭呼吸一样, 自然不过, 所以顺理成章就接受了.

而另一位我喜爱的作家亦舒, 她的爱情故事和村上截然不同. 村上的情感轻轻淡淡的, 敏感细腻, 而亦舒则明朗直接, 甚至节奏有些急速. 但无论是村上或者亦舒, 他们所写的主角都是我所喜爱的, 所以才能对小说人物的人生产生好奇, 想一直追看下去.

《吉宅明爱》提到男女主角是用 facebook 相识, 作者借此提到网恋. 然而关于网恋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学时代疯传痞子蔡写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男女主角在BBS 的对话, 既浪漫且幽默, 常常令人会心微笑. 作者也很聪明地铺排了一个凄美的结局, 让读者惆怅不而.

写到这里, 也不知道如何收尾, 就此搁笔.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Nothing to envy :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Barbara Demick 透过六名脱北者的个人经历, 尾尾道出北韩的人民处身的人间炼狱.

由1960年代有自来水, 有电力, 有暖气, 有工业, 有文化的国家, 因为共产主义和独裁统治下, 经济逐步崩溃. 本来北韩要比南韩先进和富裕, 但从1970年代开始, 因为其他盟友国, 中国及俄国不再廉价供应原材料和能源, 北韩在缺乏自身资源, 又奉行锁国政策, 工业无以为继. 缺乏机械的帮助, 农业产量倒退,  结果到了1990年代爆发全国大饥荒, 饿死了数以百万计人口.

在这荒谬的国度, 缺乏粮食和资源, 但却仍然有恐怖的互相监察和举布制度. 有许多人, 可能因为无心之言, 莫名其妙就被抓走.

「一个时代的结束不是在瞬间产生的. 它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 直到人们发现他们的世界已经完全改变.」

最讽刺的是, 明明生存是如此艰难痛苦, 而人民却因资讯封锁, 在集体的洗脑教育下被蒙蔽, 以为自己身处的, 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度.

一线之隔的南韩高速发展, 南韩出产的手机遍布世界, 反观北韩人还普遍没有电视. 而少数有电视的人, 能够观赏的频道会被严格规定, 定期有警察突击检查, 一旦发现收看其他频道的资讯, 会马上被拉去劳改营. 在南韩宽频上网是日常生活, 但在北韩, 互联网却是不可想象的.  

有些脱北者是首先是怀疑, 然后觉醒, 有些是意外接触了外界资讯, 才发现原来自小被灌输的一切, 都是谎言.

北韩人即使逃亡, 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一个人逃去南韩, 全家三代人加上所有亲戚, 全部都会被抓进劳改营, 九死一生. 一个人的自由, 要靠牺牲全家族的人去换取. 即使离开了炼狱, 但背叛亲人的阴影将会陪随一生.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阅读

最近出了iphone, 想用iphone 看书而不用再买书, 书柜已经爆满, 没地方放, 而且拿着iphone的话, 也就不用带着厚厚的书周围去.

但发现很多新书都没有iphone版(例如, 建吾的这本《新日本人论2》, 不要看错隔离!), 朋友给了我阅读网址, 但是网上阅读拉来拉去, 极之不便.  而且这样看起书来也比较难集中精神.

究竟如何能够两全其美呢?

Religions

I am an atheist. Bertrand Russell's "Why I am not a Christian" has provided persuasive arguments on the issue of Christianity God and I totally agree with him.

However, I wonder whether religion is generally good to human or not? Or is it a necessity to general public?

Richard Dawkins argues that religions do more harm than good to human. He claimed that "Religion is the greatest insult of human dignity. Without it, good people do good things while evil people do evil things. It's fair enough. However, the only drive of good people to do evil things is Religion."

I tends to agree with him on this point, but I wonder whether it really works in reality. Say, China is an example, she is a country without a widely accepted religion and Chinese seems to be much more morally corrupted than the Western countries.

Before we can be "free men" and develop "free intelligence", is religion a stepping stone of human evolution?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乐旅中国VI


为捧人称音乐才子 - 伍卓賢 - 的场, 和朋友们走了去听香港中乐团的《乐旅中国VI》.

对于中乐完全没有概念(其实对西乐也是), 所以这次是一项新奇的体验, 而这篇听后感也是「是但up」.

整个演出共有5个曲目, 分别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作曲家提供. 开场曲《浑天昏君》里面有稳定的流水声. 木鱼声贯穿了整首乐章, 结合鼓声带领乐章节奏. 而女高音不停" 依依哦哦" 地吟唱, 让我一直误以为是纯声乐, 翻开简介, 才知道原来有歌词.

此曲听起来, 让我联想起立在河边的一所寺庙旁, 有隻红衣女鬼(女高音是穿红衣的),  一直不愿投胎转世, 有些高僧敲锣打鼓想降伏她, 却屡屡败阵, 结果在旁边默默念经的小和尚终于感化了女鬼, 令她超生.

而实际上, 作曲家又想表达些什么意思呢? 根据简介, 《浑天昏君》是描写北宋败亡的历史, 作为base的音乐节拍之所以井然有序, 是因为模仿当时的计时器「浑天仪」. 作曲家认为北宋皇帝宋徽宗是位出息的艺术家, 可惜却被金人灭国, 连「浑天仪」也丢失, 实在可惜.

回头说说伍卓賢作的《七月》. 这首笙协奏曲是讲农历七月鬼节. 不过可能开场曲《浑天昏君》已经太过「聊斋」, 所以到了此首反而听不出鬼的感觉. 

以往伍卓賢的其他乐章, 笙作为主音锋芒太露, 一出场就掩盖了其他乐器, 再加上唆呐就更不用说了. 这首笙的部分比以前低调, 所以感觉上和其他乐器的声音和谐协调得多, 听落去容易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