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長河落日 (13)


德川家康到了最後『考終命』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人生最大考驗。記得以前看過稻盛和夫的著作,他覺得人生不斷努力工作的,不斷思考,通過各種鍛煉,主要的目的是『把人的靈魂修煉得比出生時好一點。』

到了老年,所有身體機能會衰退,腦袋的功能也會衰敗,這時候人會受到各種不適所折磨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真我』會表露出來。如果年輕時候沒有努力修煉『真我』,到了老年時期,就會顯露出各種的黑暗面。

豐臣秀吉到了老年時候,就通過不了這個考驗,引發不必要的戰爭,以至畢生功績付諸流水,功過相抵。而且,他臨死時暴露了祈求家臣輔助獨生子的私心及脆弱的一面,這樣也為將來豐臣氏滅族的悲劇留下了伏線。

所以,這個考驗到了德川家康的頭上來了,他是怎樣做的呢?

家康看穿其中一位兒子忠輝的性格太爭強好勝,再聯合丈人的勢力,將來有可能會挑戰兄長的統治,成為內亂禍患的源頭。家康認為人若沒有如鐵般的忍耐,便會墮入無間地獄。所謂的無間地獄,皆由任性的人而造成。所以他雖然痛愛忠輝,但卻下定決心,至死都不再見他。另外,為了讓忠輝能夠領會他為了天下太平而要犧牲兒子的意思,他多番派使者去勸忠輝接受被圈禁的命令。這中間稍有差池,忠輝很可能會剖腹自殺或者乾脆真的揭竿而起,不過最後忠輝領悟了父親的意思,願意妥協犧牲,以表孝心。

家康臨死囑託自己的長子秀忠,第一要把財富用於武裝軍備之上,如果國家強大,則外國人斷不敢冒犯。第二要累積米糧,十年豐收一定會有一兩年的荒年。如果好境的時候沒有累積足夠的糧食以賑濟荒年,街頭有餓死的人,就是兒子德行不夠,神佛一定會怪罪。這兩條治理天下的原則,是德川家康最後的遺言。他死時,神色安詳,似佛祖睡去。一代名將,雖死猶生,把教化留給後世。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德川家康 - 大坂風雲 (12)



為什麼有一場必勝的仗,會有人不想打?

為什麼有一場必敗的仗,會有人一定要打?

看《德川家康》的故事,詳細解釋各種處於高位的人物的無奈。德川家康念及生靈塗炭,不想攻打大坂城。諷刺的是,大坂城的最高決策人淀夫人和豐臣秀賴都沒有戰爭的意志,兩軍的領袖都不想打,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戰爭?

因為德川家康和豐臣氏雖然是敵對陣型,但是他們各自內部的家臣、各地的浪人、不同宗教信徒,大家都各有各心思。

年輕的一輩未曾經歷戰爭,不能了解到戰爭的殘酷,對於戰爭存在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想法。有野心的浪人在太平日子沒法建功立業,甚至是維持生計,所以極希望戰爭的發生。他們進入大坂城,加入各軍隊的旗下,就能獲得軍糧。

德川家康,縱然是個人魅力或者實力都舉世無雙,也無法解決這一系列的內外矛盾。至於豐臣氏就更不用說了,淀夫人和豐臣秀賴多年來一直都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決定,被自己的思考所困,乃至越做越錯。

豐臣氏花了10年時間,把大坂城裡面的黃金散盡,興建佛寺,為的就是想杜絕野心家的痴心妄想。沒有錢就不會再有野心家接近挑起戰爭了吧?這可是釜底抽薪,用錢買平安,但是如狼似虎的浪人還是不想錯過機會。

戰爭一觸即發。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王道無敵 (11)



看《德川家康》系列,談男人如何建功立業,也談談女人。有不少出色的女人,之所以能夠撐起半邊天,乃是其本身睿智再加上性格堅韌,處事周到體貼並以利他的角度出發,當男人失敗的時候,能夠坦然淡定地接納包容這一切, 並協助他東山再起。
 
人生長河,總是彎彎曲曲,好事多磨,總不可能永遠勝利。失敗的經驗是下次有機會獲勝的資本。當碰到大問題的時候,如果身邊人能扶上一把,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德川家康的母親於大就是這一號人物。德川家康最終能夠在六十多歲建立日本的太平盛世,於大是功不可沒,她的慈悲造就了家康。年少時,遇到大事,家康總是想,如果是他母親,會如何處理?從母親的眼光看世情,比較容易撇開個人的偏見及被情緒左右,作出合情合理的決定。
 
另外一號人物是豐臣秀吉的正室高台院。秀吉生前的官位是關白,別人號稱高台院為女關白。秀吉是本身就是聰明睿智的人物,卓越的洞見令他從農民出身,爬上高位。但是在大事情發生的時候,他會跟高台院商量。高台院非常清楚秀吉的秉性缺點,別人不敢批評秀吉的地方,也只有高台院能夠順著秀吉的脾氣去批評,讓秀吉反省。高台院沒有兒子,秀吉死後,高台院出家,終身關愛秀吉的獨生子秀賴及天下蒼生百姓。
 
豐臣秀吉的側室淀夫人,獨生子秀賴的母親,卻是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我看來,她雖然表面風光,是大阪城的女主人,但實際上卻是挺悲劇性的。豐臣秀吉63歲離世,秀賴6歲,淀夫人才31歲。淀夫人年輕守寡卻握有實權,再加上好勝心強,處處要爭鋒出頭,這就成了悲劇。
 
淀夫人本身非常聰明,她出生於小谷城,父親淺井長政打敗仗後,她與母親及兩位妹妹一同逃出,被送回織田家照顧。她比同齡的女孩子早熟,很早就已經有自己的主張,在亂世中規劃人生,在與母親及妹妹們逃難的過程中,她可以說是領導者。 淀夫人高貴的血統、好強的品性加上聰明的頭腦,令豐臣秀吉對還是小女孩的的她懷有好感。所以當她長到十幾歲,出落成美貌的少女時,豐臣秀吉就納她為側室。
 
可惜,淀夫人自從生了兒子之後,卻開始平庸,變得與其他側室一樣。把心思放在爭寵之上。第一個兒子豐臣鶴松3歲夭折,對豐臣秀吉及淀夫人的打擊都很巨大。淀夫人除了心痛兒子之外,也害怕自己的地位動搖。
 
秀吉死後,淀夫人年輕守寡不能把持,與權臣私通又寵愛男侍。雖然古代的日本民風似乎比中國開通,寡婦要求慰籍也不算什麼,但這種風評對於處於高位的人,尤其是女人,始終不妙。上梁不正下梁歪,淀夫人的私生活荒淫無道,別人對她親自教育的兒子秀賴,也會覺得難成大器。
 
淀夫人處處抵抗及防備家康,但是這些行為,都是花拳繡腿,除了發洩自己不安的情緒之外,根本毫無用處。大阪城兵力薄弱,民風糜爛,如果激怒家康,他派兵就能一舉消滅之。淀夫人對此也並非不知,所以起初她妄想嫁給家康,後來不成,就開始嫉妒和憤怒,產生種種風波。
 
所以在大阪城裡,表面上淀夫人好像在過奢華氣派的日子,但是她晚不能寐,早上又起不了床。一個本來美貌的貴婦人日夜被自己的心思所折磨,每天起床都為自己的身體容貌衰老而哀嘆,墮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身邊的輔政大臣對著她時而理智,時而瘋狂的脾氣都膽戰心驚,怕自己為大局設想的提議會撞著淀夫人的壞脾氣而被狠狠的駁回。
 
所以淀夫人中晚年在太平時代所過的日子,還不如小時候在戰亂時代顛沛流離的生活。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德川家康 - 幕府將軍 (10)

 
德川家康用武力平定天下後,開始進入太平時代。就好像打擂台一樣,武功第一已經打了出來,之前的失敗者非死則殘,縱眼國內,沒有人能及得上德川氏。
 
沒有仗打,德川家康是如何理解這個新的局面?他怎樣去維持太平盛世呢?
 
他覺得財富、學問和兵刃,是太平盛世的三大支柱。德川家康生活樸素之前多有提及,除此之外,他還像海綿一樣,喜歡吸收新的學問。他決定從自身開始,重新學習和學、漢學、佛教、神道。對於宗教方面,他雖然自己是信仰佛教,但他容許百花齊放,也不介意和其他信仰的外國人交流。
 
關於財富方面的看法,德川氏認為財富乃上天臨時暫借于人,所有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所以,德川家康雖然對自己克己節儉,但是對於其他人,他該花則花,不會吝嗇。其他關係包括:外臣和家臣,他認為若是沒有立地成佛拯救眾生的大志,最終都會背叛他們的主君。『富者因錢財而喪身,達官因高位而致禍,好茶之人為一套茶具而失德,誇武之人因武力而致身敗家災。』就是這個道理。
 
德川家康到了63歲,決定退隱。理由是當年豐臣秀吉是63歲離世,他雖然現在還是壯健,但亦要為自己身後百年做預備,所以他提早把權柄交給已經歷練多年的兒子。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這是歷史長河總結出來的教訓, 如果沒有大智慧,這句話就會應驗。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關原合戰 (9)


豐臣秀吉的部下石田三成在豐臣秀吉死後,發動一場大戰,欲打到德川家康。

三成的機智謀略不在家康之下,他忠於豐臣氏,發動戰爭不是純粹為了個人利益,他也意識到與家康對敵,基本上是必敗無疑,但是他仍然是孤注一擲,把自己整族人的命運,賭在這一場戰役上。

人類會作出各種各樣非理性的決定,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簡單歸結如下:
 
首先,三成一直深信家康是一位狡猾的佞臣,想侵吞天下。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怎樣來的呢?豐臣秀吉與家康曾經一戰,家康小勝。兩家旗鼓相當,所以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決定合作,以免兩敗俱傷,令天下再度陷於群雄混戰之中。秀吉對家康的合作就像兩夫妻結婚一樣,雖然恩愛,但也不免有權力的角力。秀吉有時候對家康的不滿,也有可能私下透露給家臣知道,秀吉本身倒可能發完脾氣和牢騷就沒有什麼。可是久而久之,秀吉的家臣就會對家康猜疑,這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其次,要說說三成的個人性格。他才智過人,所以早年被秀吉提拔到首席智囊之位,因此他不免驕傲,看不起武將。平常亦以強硬的手法壓制別人。三成把大部分豐臣氏的武將們得罪了,有秀吉在,武將們雖然不服三成,但也無可奈何。但秀吉一死,不少武將就和三成當場反面。在武將們的眼中,三成不過是狐惑主公、誇誇其談的謀士,根本沒有實力。
 
再者,三成為人固執。德川家康曾經寬容他,放過他一次。但是在三成眼中,卻曲解了這個善意之舉,認為這是德川家康的謀略,是騙取民心的伎倆。結果,他還是威逼利誘了一些豐臣氏的舊部,發動一場必敗無疑的戰爭。
 
石田三成受制於出身環境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成了一位可悲可憐可恨之人。在歷史的長流裡,這樣的人如恒河沙數,因為人類總是會重複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