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九龍皇帝的文字樂園展覽



扒完龙舟翌日, 全身酸痛难当, 最适合一些静态些的活动. 看展覽一来不需要太多劳力, 二来又可以出门活动活动筋骨.

艺术或者人生有时很富喜剧性, 有心栽花花不香, 无心插柳柳成阴. 曾灶財 35岁开始在街头塗鸦, 起初惹人反感, 又被讥讽为疯汉. 但他坚定不移地写了50年, 结果这手字可以到美国和威尼斯展览, 扬威海外, 在苏富比拍卖, 奠定它的艺术地位. 而曾灶財由一个疯颠的跛脚老伯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家. 甚至在他「驾崩」后, 其作品的影响力仍然强大. 很多广告或者商品设计, 都模范他的书写文体. 他的行为也为香港塗鸦艺术, 公共空间运用带来反思及讨论. 

回说这个展览, 里面有拍下曾灶財各处塗鸦的相片,  曾灶財的塗鸦主要是在九龙和港岛区, 新界只有元朗曾有过他的笔迹. 详细阅读曾灶財的文字, 乱中有序, 若果要看明白, 需要细心推敲. 有展区把他的手稿贴出来, 然后再挑选个别的主题或人物来简单介绍, 这方法甚好. 

曾灶財的遗物不多, 但主办单位也挑选了一批和街头塗鸦有关的物品, 用玻璃箱子分门别类地放好. 原本一堆不值一文的废物, 顿时变成有艺术及历史价值的东西, 可见得包装是何等重要.

会场里面有个区设立了大概5部电视屏和耳机, 每部分别播放 4- 5位认识曾灶財的学者, 艺术家, 政治人物等等的访问. 即是总共起码有 20 段以上的访问. 每段访问都很长. 我只是听了其中2段. 有一位外国人在访问中介绍西方的街头塗鸦, 说美国的那些塗鸦比较倾向个人主义, 而欧洲的塗鸦则宏观些, 会含有政治或者哲学意味为题材的作品, 我听着觉得饶有趣味.

我在场馆里面慢慢游荡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才离开.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橫看豎看, 怎也看不出曾灶財的塗鴉有啥藝術, 不過, 本人不反對有些人認為那是藝術, 祇反對特衰政府的虛偽, 一方面抬舉, 聲言將曾的墨寶妥善保存, 但暗地裡則四處派人用油漆將之掩蓋, 逐步消滅. 粗略估計, 曾灶財在全港各地遺留的墨寶, 現時仍在的, 不及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Betty 提到...

这就是为什么他人死留名, 因为他的行为及作品, 有太大争议性, 而且可以从多角度解释.

一个传奇人物, 其人生一定要比其他人奇才行.

五珍 提到...

其實當年曾灶財出名了,為何港府還要洗他的塗鴉?不然就多見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