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三的時候,林家棟在無線一套劇集扮演死神的角色,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自此我看劇集都會留意,那些小角色有他的出現,並且偷偷暗喜。後來,我鼓起勇氣寄出一封幼稚得不能再幼稚的粉絲信給他,也是我寫過唯一的一封的粉絲信。
這封信沒有想過他會回。然而,過了一年多,竟然收到了回信。這封信大概搬家時丟失了,但是這件事仍然存在心底,非常窩心。
現在我不再是小粉絲,也沒有任何追星的行動。但是看到偶像從扮演一些只出一兩個鏡頭的囚犯、途人,到擔當主角為人認識,也替他高興。
而且,也證明我看男人,是十分有眼光的!!!
林家棟不吃即食麵:「除非江湖救急,否則我不會吃。」這
那時家棟才幾歲,已經知道媽媽艱難:爸爸是大學生,曾經
他是林家追了六個女兒後才生下的兒子,卻經常被爸爸打:
媽媽和八姐弟一起穿膠花、串膠仔、包裝朱古力、裝配模型
終於十歲,媽媽和爸爸離婚,帶著所有孩子搬去徙置區。媽
 
童年最快樂,就是看電視。家棟還記得在當年的泰林電器鋪
林家棟坦言,純粹覺得拍戲好玩,沒想要賺大錢給媽媽。剛
幾年都是扮演平民、官兵、流氓、翻查記錄,有個角色是「
「日做夜做有點成績,但就一下被打下來,變成『二打六』
林家棟接著選擇一條,不很多演員會走的路。
 
他沒有吃回頭草返電視台,也沒有轉移陣地去內地搵真銀,
他認為電影離不開社會議題,而現在的香港,腳步蹣跚。「
二零一零年,林家棟監製的第一部電影《打擂台》,想講的
這也是媽媽教的,不用理人,做好自己。
 
「錢不是最重要,你不會見到林家棟周身名牌。」他說:「
他幾乎每一天,淩晨兩點多就去樓下的報攤買幾份報紙,回
看完報紙,四、五點了,他會去媽媽的床邊,拍醒媽媽:「
他吃吃笑:「我喜歡逗媽媽玩,整蠱她!老人家要當作小孩
 
原刊今期<飲食男女>
 
那時家棟才幾歲,已經知道媽媽艱難:爸爸是大學生,曾經
他是林家追了六個女兒後才生下的兒子,卻經常被爸爸打:
媽媽和八姐弟一起穿膠花、串膠仔、包裝朱古力、裝配模型
終於十歲,媽媽和爸爸離婚,帶著所有孩子搬去徙置區。媽
童年最快樂,就是看電視。家棟還記得在當年的泰林電器鋪
林家棟坦言,純粹覺得拍戲好玩,沒想要賺大錢給媽媽。剛
幾年都是扮演平民、官兵、流氓、翻查記錄,有個角色是「
「日做夜做有點成績,但就一下被打下來,變成『二打六』
林家棟接著選擇一條,不很多演員會走的路。
他沒有吃回頭草返電視台,也沒有轉移陣地去內地搵真銀,
他認為電影離不開社會議題,而現在的香港,腳步蹣跚。「
二零一零年,林家棟監製的第一部電影《打擂台》,想講的
這也是媽媽教的,不用理人,做好自己。
「錢不是最重要,你不會見到林家棟周身名牌。」他說:「
他幾乎每一天,淩晨兩點多就去樓下的報攤買幾份報紙,回
看完報紙,四、五點了,他會去媽媽的床邊,拍醒媽媽:「
他吃吃笑:「我喜歡逗媽媽玩,整蠱她!老人家要當作小孩
原刊今期<飲食男女>
 
2 則留言:
Haha...我是從《娛樂插班生》開始留意佢, 《大鬧廣昌隆》開始鍾意佢 ^^
我是更早就留意了。
回想起來,真的很奇怪,那麼多茄呢啡,真的獨獨留意到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