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淺白易懂的經濟分析書籍,雖然說的是台灣,但裡面部分內容也適用於香港的狀況。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可以歸納出內部因素及外圍因素:
內部因素:
1. 政府長期補貼,造成資源錯配,扭曲自由市場經濟下應該被淘汰的產業,也會影響勞動人口的就業選擇。政府應該只維護法治及為企業提供基建即可,少領導經濟,讓市場自由競爭並汰弱留強。
2.政府長期利用匯率貶值增強出口競爭力,補貼不符合經濟效益的企業。但是貿易順差帶來的經常帳的正數卻是用外匯存底的負數來抵消。 這樣企業會誤以為相對低廉的價格所產生的需求是合理而過度投資及生產。
3. 政府維持超低利率,造成過度投資及競爭,資金為找出路而製造了房產泡沫,通脹加劇等。
4. 政府發放消費劵企圖鼓勵消費來刺激經濟,但是良好的經濟體系應該是依賴儲蓄及生產力提升來維持。
5. 沒有有效的移民政策,引入擁有專門技術的年輕人才,解決人口老化及改善勞工人口結構。
外圍因素:
1. 中國製造的成本上揚。以往台資在大陸設廠,利用大陸低廉的勞動力及天然資源,及至近年大陸人民幣不斷升值、2008年新出台的勞動法、大陸政府的其他政策措施,對於低增值的產業造成極大衝擊,以往靠優惠政策而缺乏競爭力的台資廠勢必倒閉。
2. 已開發國家例如歐美經濟出現問題,使消費能力轉弱。
3.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為了保障自己的勞工就業機會及企業生存,而設置各種各樣的貿易壁壘,包括反傾銷法、徵收懲罰性關稅等等。
4. 後進國家例如韓國、中國相繼崛起,威脅到以往台灣賴以成功的電子產業。
總括而言,外圍因素無法控制,可以做的是認知內部因素,改變思維,推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