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長河落日 (13)


德川家康到了最後『考終命』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人生最大考驗。記得以前看過稻盛和夫的著作,他覺得人生不斷努力工作的,不斷思考,通過各種鍛煉,主要的目的是『把人的靈魂修煉得比出生時好一點。』

到了老年,所有身體機能會衰退,腦袋的功能也會衰敗,這時候人會受到各種不適所折磨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真我』會表露出來。如果年輕時候沒有努力修煉『真我』,到了老年時期,就會顯露出各種的黑暗面。

豐臣秀吉到了老年時候,就通過不了這個考驗,引發不必要的戰爭,以至畢生功績付諸流水,功過相抵。而且,他臨死時暴露了祈求家臣輔助獨生子的私心及脆弱的一面,這樣也為將來豐臣氏滅族的悲劇留下了伏線。

所以,這個考驗到了德川家康的頭上來了,他是怎樣做的呢?

家康看穿其中一位兒子忠輝的性格太爭強好勝,再聯合丈人的勢力,將來有可能會挑戰兄長的統治,成為內亂禍患的源頭。家康認為人若沒有如鐵般的忍耐,便會墮入無間地獄。所謂的無間地獄,皆由任性的人而造成。所以他雖然痛愛忠輝,但卻下定決心,至死都不再見他。另外,為了讓忠輝能夠領會他為了天下太平而要犧牲兒子的意思,他多番派使者去勸忠輝接受被圈禁的命令。這中間稍有差池,忠輝很可能會剖腹自殺或者乾脆真的揭竿而起,不過最後忠輝領悟了父親的意思,願意妥協犧牲,以表孝心。

家康臨死囑託自己的長子秀忠,第一要把財富用於武裝軍備之上,如果國家強大,則外國人斷不敢冒犯。第二要累積米糧,十年豐收一定會有一兩年的荒年。如果好境的時候沒有累積足夠的糧食以賑濟荒年,街頭有餓死的人,就是兒子德行不夠,神佛一定會怪罪。這兩條治理天下的原則,是德川家康最後的遺言。他死時,神色安詳,似佛祖睡去。一代名將,雖死猶生,把教化留給後世。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德川家康 - 大坂風雲 (12)



為什麼有一場必勝的仗,會有人不想打?

為什麼有一場必敗的仗,會有人一定要打?

看《德川家康》的故事,詳細解釋各種處於高位的人物的無奈。德川家康念及生靈塗炭,不想攻打大坂城。諷刺的是,大坂城的最高決策人淀夫人和豐臣秀賴都沒有戰爭的意志,兩軍的領袖都不想打,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戰爭?

因為德川家康和豐臣氏雖然是敵對陣型,但是他們各自內部的家臣、各地的浪人、不同宗教信徒,大家都各有各心思。

年輕的一輩未曾經歷戰爭,不能了解到戰爭的殘酷,對於戰爭存在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想法。有野心的浪人在太平日子沒法建功立業,甚至是維持生計,所以極希望戰爭的發生。他們進入大坂城,加入各軍隊的旗下,就能獲得軍糧。

德川家康,縱然是個人魅力或者實力都舉世無雙,也無法解決這一系列的內外矛盾。至於豐臣氏就更不用說了,淀夫人和豐臣秀賴多年來一直都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決定,被自己的思考所困,乃至越做越錯。

豐臣氏花了10年時間,把大坂城裡面的黃金散盡,興建佛寺,為的就是想杜絕野心家的痴心妄想。沒有錢就不會再有野心家接近挑起戰爭了吧?這可是釜底抽薪,用錢買平安,但是如狼似虎的浪人還是不想錯過機會。

戰爭一觸即發。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王道無敵 (11)



看《德川家康》系列,談男人如何建功立業,也談談女人。有不少出色的女人,之所以能夠撐起半邊天,乃是其本身睿智再加上性格堅韌,處事周到體貼並以利他的角度出發,當男人失敗的時候,能夠坦然淡定地接納包容這一切, 並協助他東山再起。
 
人生長河,總是彎彎曲曲,好事多磨,總不可能永遠勝利。失敗的經驗是下次有機會獲勝的資本。當碰到大問題的時候,如果身邊人能扶上一把,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德川家康的母親於大就是這一號人物。德川家康最終能夠在六十多歲建立日本的太平盛世,於大是功不可沒,她的慈悲造就了家康。年少時,遇到大事,家康總是想,如果是他母親,會如何處理?從母親的眼光看世情,比較容易撇開個人的偏見及被情緒左右,作出合情合理的決定。
 
另外一號人物是豐臣秀吉的正室高台院。秀吉生前的官位是關白,別人號稱高台院為女關白。秀吉是本身就是聰明睿智的人物,卓越的洞見令他從農民出身,爬上高位。但是在大事情發生的時候,他會跟高台院商量。高台院非常清楚秀吉的秉性缺點,別人不敢批評秀吉的地方,也只有高台院能夠順著秀吉的脾氣去批評,讓秀吉反省。高台院沒有兒子,秀吉死後,高台院出家,終身關愛秀吉的獨生子秀賴及天下蒼生百姓。
 
豐臣秀吉的側室淀夫人,獨生子秀賴的母親,卻是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我看來,她雖然表面風光,是大阪城的女主人,但實際上卻是挺悲劇性的。豐臣秀吉63歲離世,秀賴6歲,淀夫人才31歲。淀夫人年輕守寡卻握有實權,再加上好勝心強,處處要爭鋒出頭,這就成了悲劇。
 
淀夫人本身非常聰明,她出生於小谷城,父親淺井長政打敗仗後,她與母親及兩位妹妹一同逃出,被送回織田家照顧。她比同齡的女孩子早熟,很早就已經有自己的主張,在亂世中規劃人生,在與母親及妹妹們逃難的過程中,她可以說是領導者。 淀夫人高貴的血統、好強的品性加上聰明的頭腦,令豐臣秀吉對還是小女孩的的她懷有好感。所以當她長到十幾歲,出落成美貌的少女時,豐臣秀吉就納她為側室。
 
可惜,淀夫人自從生了兒子之後,卻開始平庸,變得與其他側室一樣。把心思放在爭寵之上。第一個兒子豐臣鶴松3歲夭折,對豐臣秀吉及淀夫人的打擊都很巨大。淀夫人除了心痛兒子之外,也害怕自己的地位動搖。
 
秀吉死後,淀夫人年輕守寡不能把持,與權臣私通又寵愛男侍。雖然古代的日本民風似乎比中國開通,寡婦要求慰籍也不算什麼,但這種風評對於處於高位的人,尤其是女人,始終不妙。上梁不正下梁歪,淀夫人的私生活荒淫無道,別人對她親自教育的兒子秀賴,也會覺得難成大器。
 
淀夫人處處抵抗及防備家康,但是這些行為,都是花拳繡腿,除了發洩自己不安的情緒之外,根本毫無用處。大阪城兵力薄弱,民風糜爛,如果激怒家康,他派兵就能一舉消滅之。淀夫人對此也並非不知,所以起初她妄想嫁給家康,後來不成,就開始嫉妒和憤怒,產生種種風波。
 
所以在大阪城裡,表面上淀夫人好像在過奢華氣派的日子,但是她晚不能寐,早上又起不了床。一個本來美貌的貴婦人日夜被自己的心思所折磨,每天起床都為自己的身體容貌衰老而哀嘆,墮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身邊的輔政大臣對著她時而理智,時而瘋狂的脾氣都膽戰心驚,怕自己為大局設想的提議會撞著淀夫人的壞脾氣而被狠狠的駁回。
 
所以淀夫人中晚年在太平時代所過的日子,還不如小時候在戰亂時代顛沛流離的生活。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德川家康 - 幕府將軍 (10)

 
德川家康用武力平定天下後,開始進入太平時代。就好像打擂台一樣,武功第一已經打了出來,之前的失敗者非死則殘,縱眼國內,沒有人能及得上德川氏。
 
沒有仗打,德川家康是如何理解這個新的局面?他怎樣去維持太平盛世呢?
 
他覺得財富、學問和兵刃,是太平盛世的三大支柱。德川家康生活樸素之前多有提及,除此之外,他還像海綿一樣,喜歡吸收新的學問。他決定從自身開始,重新學習和學、漢學、佛教、神道。對於宗教方面,他雖然自己是信仰佛教,但他容許百花齊放,也不介意和其他信仰的外國人交流。
 
關於財富方面的看法,德川氏認為財富乃上天臨時暫借于人,所有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所以,德川家康雖然對自己克己節儉,但是對於其他人,他該花則花,不會吝嗇。其他關係包括:外臣和家臣,他認為若是沒有立地成佛拯救眾生的大志,最終都會背叛他們的主君。『富者因錢財而喪身,達官因高位而致禍,好茶之人為一套茶具而失德,誇武之人因武力而致身敗家災。』就是這個道理。
 
德川家康到了63歲,決定退隱。理由是當年豐臣秀吉是63歲離世,他雖然現在還是壯健,但亦要為自己身後百年做預備,所以他提早把權柄交給已經歷練多年的兒子。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這是歷史長河總結出來的教訓, 如果沒有大智慧,這句話就會應驗。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關原合戰 (9)


豐臣秀吉的部下石田三成在豐臣秀吉死後,發動一場大戰,欲打到德川家康。

三成的機智謀略不在家康之下,他忠於豐臣氏,發動戰爭不是純粹為了個人利益,他也意識到與家康對敵,基本上是必敗無疑,但是他仍然是孤注一擲,把自己整族人的命運,賭在這一場戰役上。

人類會作出各種各樣非理性的決定,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簡單歸結如下:
 
首先,三成一直深信家康是一位狡猾的佞臣,想侵吞天下。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怎樣來的呢?豐臣秀吉與家康曾經一戰,家康小勝。兩家旗鼓相當,所以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決定合作,以免兩敗俱傷,令天下再度陷於群雄混戰之中。秀吉對家康的合作就像兩夫妻結婚一樣,雖然恩愛,但也不免有權力的角力。秀吉有時候對家康的不滿,也有可能私下透露給家臣知道,秀吉本身倒可能發完脾氣和牢騷就沒有什麼。可是久而久之,秀吉的家臣就會對家康猜疑,這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其次,要說說三成的個人性格。他才智過人,所以早年被秀吉提拔到首席智囊之位,因此他不免驕傲,看不起武將。平常亦以強硬的手法壓制別人。三成把大部分豐臣氏的武將們得罪了,有秀吉在,武將們雖然不服三成,但也無可奈何。但秀吉一死,不少武將就和三成當場反面。在武將們的眼中,三成不過是狐惑主公、誇誇其談的謀士,根本沒有實力。
 
再者,三成為人固執。德川家康曾經寬容他,放過他一次。但是在三成眼中,卻曲解了這個善意之舉,認為這是德川家康的謀略,是騙取民心的伎倆。結果,他還是威逼利誘了一些豐臣氏的舊部,發動一場必敗無疑的戰爭。
 
石田三成受制於出身環境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成了一位可悲可憐可恨之人。在歷史的長流裡,這樣的人如恒河沙數,因為人類總是會重複犯錯。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南征北戰 (8)



人生沒有任何風險大過生兒育女。大部分人就算不是望子成龍,也希望下一代能夠青出於藍。但是人生際遇無常,越是父輩有成就之人,其子女就越難有所成就,這不在於子女是否努力的問題,而是成長環境使然。

豐臣秀吉一介農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驗,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令他一統天下,坐上權力的寶座。秀吉老年得子,失子,再得子,令他患得患失,面臨人生最難題-『考終命』,最終還是淪為一般凡夫俗子。一生梟雄到了臨死之時,還要為六歲的幼子擔憂,留著眼淚把幼子託付給臣下,希望自己死後,家臣能夠輔助幼主。

他六歲的兒子秀賴一直在母親和侍從的呵護下成長,怎會有可能獲得豐臣秀吉的經驗和歷練呢?到了豐臣秀吉一死,失去保護罩,所有的挑戰馬上臨到眼前,根本不可能應付。

秀吉想臨死託孤,但這無疑是懸木求魚,他的一眾家臣猛將,各懷鬼胎,怎可能因為一位將死之人說幾句話而乖乖聽話? 世界從來是打贏了說的算,沒有哭泣能辦成事的道理。把天下交給一位六歲的幼子,就算眾人寫下誓書,也沒有人當一回事。

沒法超脫子承父業的思想,為傲氣一生的豐臣秀吉添上了敗筆。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JANE EYRE


重新回顧經典故事《JANE EYRE》,這次是以舞台劇的方式呈現。
 
值得一贊的是歌曲編得非常好,歌唱家演繹也充滿情感。在對白之中穿插著觸動人心的音樂,效果相得益彰。

JANE EYRE 小時候因為相親去世,寄養在不愛她的舅母家,當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她會本能上反抗。不過隨後她被送到到寄宿學校之後,遇到心地善良的朋友,令她學會了謙卑、反省和忍耐。所以她除了獨立自主和反叛的個性之外,又多了一份對人的體諒和寬容。
 
喜愛及認同 JANE EYRE 價值觀的人,揀男人一定不是高富帥。在她的愛情觀裡面,非愛不嫁,更多的波折只會令她堅定心底裡面的渴望。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德川家康 - 南征北戰 (7)


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就開始向外擴展勢力。當時日本國內混戰已久,老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太平日子,商業活動恢復。根本沒有人想再打仗。
 
不過秀吉不是這樣想,他覺得日本的版圖不足以封賞有功的將領。而且他的一生除了與德川家康一戰之中,稍遇挫折之外,從未戰敗。到了晚年,秀吉人生經歷了至親的人的生死難關,更加令他一意孤行要打大明國。
 
秀吉老年得子,對小兒子寵愛得不得了。但是過了幾年,小兒子病死了,他從天堂跌落地獄。另外他的母親不久也病故。對於久戰沙場的秀吉來說,每日都面對死亡,但是最親最愛的人死亡,對他內心的打擊是無可複加的。他唯有靠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 - 打仗,去令自己有事可做。   
 
如此看來,德川家康大義滅親,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確實具備不是常人能超越的心性。凡是做常人做不到的,才能成為令人佩服的大將。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什麼是 zine?



今期《讀好書》專題是關於手造書—zine。因為zine是少眾創作,所以megazine除去mega,成為zine.

《讀好書》內附 zine制作法,試玩完,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德川家康 - 雙雄罷兵(6)



由於秀吉和家康勢均力敵,縱然各不相讓,但是也沒有向對方開戰。
 
他們倆都希望保持太平盛世,但是同時也不願意臣服於他人,所以暫時的天下太平,只是因為雙方的實力平衡,否則,任何一方獨大,都會因為權力的問題,而吞併他人。
 
而且身處不吞併他人就會被人吞併的局面,永遠只守不攻,卻不可能。就算作主公的願意,家臣也不會善罷甘休。
 
家康已經一步一步獲得權力,統治的領地也進一步擴大。但是,他仍然保持著節儉的家風。這從他用膳就知一二。家康每餐飯不吃白米飯,只吃粗麥飯,一碗清湯,兩碟小菜,非常簡樸。他告訴身邊的人,每當他心累或內心猶疑之際,就會想起珍饈百味。但是他不容許自己心累,縱使肉體會漸漸走向衰敗,但是心境卻需要永遠保持年輕。別人的幫助他會永遠記住,自己的努力也不容忽略.
 
他教導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他認為做一位大將,當臣子寅時四刻起床的話,他就需要寅時起床,無論衣吃住行,都要比家臣儉樸。功夫要練得比家臣好;學問要比家臣高;心胸要比家臣廣闊,這樣家臣們才會真心佩服,才會盡忠。
 
這種身體力行,知易行難,不是機智謀略可比,所以世間的成功領袖實在不多。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龍爭虎鬥 (5)


今日大年初一,先祝大家龍馬精神,身體健康!
 
拜年期間的空檔,仍然是看我的書,寫我的BLOG。
 
織田信長死後,他的第一軍師羽柴築前守秀吉打著剿滅逆賊的旗號,以擁護織田三歲的兒子為名義,把整個織田氏收為己用。
 
日本已經亂戰多年,人民都想和平,如果有一位眾望所歸的人能夠結束戰爭,治理天下,無論是誰,在人民的角度來說,就是好事。
 
有許多將軍、大名在征戰多年的經驗裡,大概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屬於那個位置,是否能夠平天下呢?大概心裡面都有個底。
 
大家本來和秀吉一樣,都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而且秀吉還是出身寒微,讓貴族看不起的浪人,但是透過秀吉的巧舌,慢慢都成了秀吉的家臣。不戰而勝,才是最高境界。
 
當中當然有不服者,但勢孤力弱,而且光是想殺死秀吉,而沒有平定天下的器量,很快就被剿滅。
 
秀吉不但能文能武,而且逢戰必勝,但是,他卻遇到生命中的剋星: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唯一一位不願臣服秀吉而又有與之互相抗衡的人。
 
秀吉機智,家康沉穩,兩人都有非凡控制情緒的能力。無論對手如何挑撥、遇到戰敗、或者家臣犯錯,面對任何問題,他們內心如何憤怒都好,也能夠馬上冷靜下來,不會因為情緒而左右對戰事的判斷,也不會因為無端猜忌家臣而殺死對自己盡忠之人。
 
所以,這兩個人,龍爭虎鬥,棋逢敵手,不相上下。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德川家康 - 兵變本能寺 (4)

 

織田信長的沒落的過程,讀起上來真的令我很震驚。
 
織田信長自幼我行我素之餘,亦有驚人的知人能力,能夠穿透人心。他父親在他18歲時候病死,外部每天都正在打仗,內部家臣不服,內憂外患之下,他三年間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到了四十幾歲,遠交近攻,把織田氏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強大狀態。
 
然而,他的沒落和死亡,說起上來,只是在長勝之後一時輕狂,沒有跟一個忠心耿耿,跟著他二十多年的老臣好好溝通而已。
 
織田信長委派老臣光秀按排款待親家德川家康,因為是老臣,織田以為光秀十分了解他的心意,所有細節都會『合他的心意』。但結果,這次光秀就是摸不透織田究竟想用何種規格去招待,引致信長的數次責罵。
 
本來信長責罵也沒有什麼,但是因為光秀跟著信長二十多年來,看到無數戰役,而且見到信長是如何殘酷的對待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所以他漸漸想到如果不先下手為強,把信長殺了,他便會隨時勒令要自己剖腹自盡,一家妻兒亦會賠葬,所以逼於無奈就『兵變本能寺』,把當時聲望最高,武力最強,差不多已經穩住天下的織田信長給殺了。
 
本來差不多能夠終止戰亂時代的日本,又再次陷入戰亂邊緣。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天下布武 (3)

 
德川家康心胸廣大,即使家臣偶然被邪教迷惑而反他,他亦能寬恕,所以家臣們都誓死效忠。往後,無論家康戰勝戰敗,都與家康站在同一陣線。
 
但是,他的妻子築山殿卻對家康不滿。
 
築山殿是金川氏的親戚,家康曾經是金川氏的人質,當年他們倆被撮合為夫妻,是政治婚姻。起初築山殿因為自己年少放蕩,婚前與金川氏的少主私通,而感覺對不起家康而懊悔。她結婚之時,也暗暗發誓會對家康一心一意。
 
但是築山殿始終驕縱慣了,而且因為自己不貞不潔而失去信心,所以疑心過重,經常都透過各種試探來肯定家康對她的愛。家康起初也同情和憐憫築山殿,處處對她忍讓,但是這樣相處,是一種惡性循環。家康每天都在戰爭當中,生死搏鬥,根本無暇再理會身居內廷的築山殿。後來金川氏滅亡,築山殿賴以驕傲的的娘家靠山沒有了,她就因為恐懼和嫉妒而使自己的性情變得瘋狂。
 
雖然家族外部相當團結,打仗且戰且勝,即使敗下陣來也沒有傷到元氣,但是家族內部的矛盾卻差點令德川家康敗下陣來。
 
築山殿因為自己的妄想和妒忌心,私通與家康的對陣的武田氏,差點要了家康的命。
 
德川家康和築山殿的分裂,最初只是性情不合和各種環境因素使然,但是他們夫妻不和,卻決定了身邊的家臣和武將士兵的生死,這些就是現實的無奈。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德川家康 - 崛起三河 (2)


德川家康是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兩歲的時候,母親於大被逼離開岡崎城,後來改嫁敵對派系。家康6歲時候被拐到織田家做人質,8歲時候,今川氏打敗織田氏,家康又被今川奪取,成了今川氏的人質。
 
家康成為兩家之爭,主要是因為兩家都想靠這個手上的孩童,控制著岡崎的松平家族,讓驍勇善戰的松平人甘願為兩家人賣命。
 
松平家族處於織田氏和今川氏兩大家族的夾縫中,不但丟失了家園,幼主又成為了人質,他們在亂世之中捱飢抵餓,為的就是等家康這個孩童長大,帶領家族走出困境,返回岡崎城的家園。
 
所以,德川家康自幼所背負和承受的包袱比他父親松平廣忠更重更多,他是整個松平家族的希望。
 
德川家康,身為弱城之主,又一直寄人籬下,許多事情不能稱心如意,不停需要作出犧牲和割捨的決策。那麼身為當時強者的織田氏又如何呢?
 
織田信長在18歲時候,父親織田信秀病死。信秀在生時,他的威望及武力令家族內部勉強團結,但信秀一死,這團結的力量就馬上瓦解了。因為嫡子信長少年時屢屢有出人意表的荒誕行為,再加上他鄙視世俗的一切禮教,所以信秀身邊的忠臣長老對他毫不不信任,想捧他的弟弟信行成為家族領主。
 
信長外有實力雄厚的今川氏隨時會發動攻擊,內有一眾隨時會倒戈相向的家族成員和老臣,所以雖然表面上他的處境比德川家康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好,但其實也是舉步維艱,處處凶險,隨時因為一個微小的決定錯誤而死無葬身之地。
 
但這兩人,各自用自己的方法,因應自身的性情行為,團結了家族及家臣,使自己實力日益壯大。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亂世孤主 (1)



這套書共十三冊,描述十六世紀日本群雄割據的時代。

我早在2008年已經買下,但沒有將之看到底,現在賦閒在家,倒可以細細去品味。
 
居住於岡崎城的城主松平廣忠是一位可憐人。他的父親松平清康是一位勇武之人,英年戰死,但在家臣心中有很高的評價。因為身為弱城,四面受敵,需要依靠武力更強的金川氏或倒戈投靠織田氏,家族才能生存。到了廣忠承繼時,他覺得一切都身不由己。
 
早年廣忠性情寬厚,禮待下士,但卻有點優柔寡斷,加上身體沒有父親雄壯,所以家臣們偶然會表露出:『如果是清康的話,那麼便會如何怎樣。。。』。家臣們都是忠直之人,當中缺乏謀士,說話也是直來直往,所以這些說話一點一滴傷透了廣忠的心,他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如父親,因此缺乏自信。當需要作出生死攸關的戰爭決定時,某些家臣會勸他忍耐,某些家臣會告訴他,既然已經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倒不如放手一搏吧,就算戰死也是光榮。
 
處於這些充滿矛盾、各方面消息及意見各有其道理的情況下,沒有什麼必勝之道或者是萬全之策。這時候決定的本質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作決定時的態度。如果他想開展戰事,就應該振臂高呼,拿出英勇的氣概來。如果他要家臣們一同忍耐,也需要審時度世,提供長遠於家族利益的一套解說。這樣才能令不同意見的家臣們都願意以統一的意志去跟隨他。
 
但廣忠無法做到這點。他在短短繼位的10年當中,因為性格不夠堅韌,所以不斷被各方意見及消息撕裂了自己的心。每次作出決定都會因為自己的無力感而憤恨,接著把脾氣發洩在別人身上。但氣一過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而內疚,但內疚又無補於事,所以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後來因為他的這種心思和行為,令到宗族裡面比較有主見的人為之不滿,亦覺得跟著這樣的城主『沒有前景』,想投靠別城。這種思想的分裂隨時間越演越烈。外憂內患永無止息。
 
某次戰爭,一位家臣把廣忠的衣服對換,代他戰死,把他從戰地救回。但廣忠身體受了傷,加劇了他心理的扭曲。他猜忌所有的人,包括一直對他忠心耿耿,願意無條件犧牲自己深愛的女人及自己性命的侍衛。為了要考驗侍衛的忠誠,廣忠要侍衛殺死了心愛的女人。後來,因為一些消息,廣忠要派忍者去殺死當年被逼要離去,改嫁給敵方,但一直和廣忠相愛的妻子。這位前城主夫人因為心地良善和機智聰慧,所以在城內的威望很高,她在廣忠的身邊時,不但把廣忠的身體調理得宜,而且把栽種棉花的技術傳授給婦女。當年城內的所有家臣宗室,外廷內廷的人都不捨得夫人離去,當然也包括一直在廣忠身邊伺服的侍衛。

忠心耿耿的侍衛親歷這一切終於忍受不住,把廣忠殺死。
 
廣忠悲劇性地死於自我實驗的預言中。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Sherlock Holmes



這套電影令我最有共鳴的地方,是 Sherlock Holmes 的腦部結構和普通人不太一樣。

普通人take 野會妨礙思考,但是 Sherlock Holmes takes 了大量致命毒品後,卻能破案(雖然往後可能對身體有很深遠的壞影響,but who cares?)

我的腦也是有點奇怪的,只要在充分的條件下,它是一台無法熄滅的電腦,就算一個星期不睡覺,都能夠清晰思考。

我曾經試過個多星期沒睡,但進入試場仍能正常考試(而且順利拿A)。又,曾經試過兩三次醉酒,已經嘔完而且無法走到直線,但回到宿舍/家中,仍然能夠寫完十幾版的 paper。

當我的腦袋處於無法關機的狀態下,它會很熱,我的臉會發燙,情形就跟 server 過熱的狀況一模一樣,但是這也是我思考最清晰的時間。如果我正常睡覺,過正常的日子,其實腦袋反而是處於混沌的狀態。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腦袋不睡覺就是好事,一兩天倒不相干,但長期一定有問題。我的腦無法關機,身體的五臟六腑都無法承受,結果只會是大病一場,全身抗議硬拔電源,hard shut down. 一去到這個地步,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夠恢復。

所以,做人還是混混沌沌比較好。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馬拉松


今年是第二年跑馬拉松,順利跑完,雖然天氣不佳,但成績反而比預期好。
 
起跑的時候,我跟著一位非常瘦,手腳都像電燈柱的男人,他的步速慢,但是非常穩定。我一看他身形和步伐,就知道他是馬拉松老手。而且難得的是,他跑法非常適合我。我跟著他的節奏去跑,身體很輕鬆舒服,所以我就決定拿他來當我的pacer.
 
我跟著他,有時候他在前,有時候我在前,更多的時候是大家平排,相差不過三兩個身位,我們沒有交談,一直跑了三十多公里,我覺得我們之間有一種默契。在臨出西隧的上斜時,他跟我說了一句:『加油啊!』
 
出了西隧,又跑了差不多兩三公里,我回應了他一句:『快到了!』
 
然後,我就看到我老公。
 
我老公步伐大,最後兩公里,他邊跑邊等我,到進入維園,離終點最後幾百米,老公拖著我的手衝過終點線。
 
這一刻,是高潮式的快樂。哈哈哈哈哈!!!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避險與修行

最近在看佛偈,有以下鳥巢道林禪師和杭州太守的一番對話:

太守:『禪師住在樹上很危險。』

禪師:『你更危險!』

太守:『我位高權重,安全得很,有什麼危險?』

禪師:『你誤會我的意思了!你的佛性住在這具身軀裡,你的心卻整天想東想西,妄念來去不停,這不是非常危險嗎?』

太守:『請問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禪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太守:『這麽簡單的話,三歲小孩都會說!』

禪師:『三歲小孩雖說得,八十老翁也做不得!』

太守這才心悅誠服,向禪師行禮。

眾生的毛病是做得少,說得多,畢竟說比做容易,許多人都了八十歲,都不能擺脫妄念,達到無我境界。要改此陋習,還是需要持續修心養性。而苦行是其中一途。透過苦行,可以訓練出驚人的意志、耐力、專注力,這些都對修行有幫助。
所以,雖然星期日渣打馬拉松風雨飄搖,而且偏冷,但卻是修行的大好機會。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關於:信用破產



《The Time Paradox》裡面提到Enron事件。

Enron 倒閉的時候,我才是剛剛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一年,正好就是在AA,當時年輕,其實不太了解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令到整個全球最大,薪酬最高的大會計師事務所一夜之間就倒閉了。

《The Time Paradox》令我從新回顧這件事。作者說出事的Enron CEO、senior management、以及AA的一班會計師,其實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膽大智商高,所以才可以爬上社會高峰。

但是他們的 time-perspective 卻出了問題。這個念頭,從『做數』開始。這些精英本來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都是 “future-oriented" 的人。起初,他們只是小量去做,一直沒有被發現,後來膽子越來越大, 他們的 time-perspective,也慢慢從 ”future-oriented" 轉變成 “present-oriented",最後,整個高層的 time-perspective 只有3個月季度報表的週期,完全看不到『做數』的後果。 

所以,最後這班精英輸掉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 信用。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The Time Paradox


時間是什麼? 一日24小時,一年365日?這些只是時鐘告訴我們的時間。在大城市裡面,我們生活爭分奪秒,所以很多社交約會都是以時鐘的時間為基準,但其實世界各地人民看時間都不一樣。

有些地區國家例如拉丁南美,你問他們螢火會什麼時候開始,會得到這樣的回复:『晚餐後。』是7PM 還是8PM?或者今天會否取消? 這說不准。

即使在大都市長大的我們,心裡上都有幾種對時間的看法。書裡面大致分了以下這幾類:

1. Past (Positive / Negative)
2. Present (Hedonistic / Fatalistic)
3. Future  
4. Transcendantal Future

經過一輪心裡測驗,我的評分大概如下:


以1-5分為基準, 我是屬於 future- oriented (4.8分) 及 present- hedonistic (4.2分),至於過去, 不知道是否記憶問題,其實無論是 past-positive & past-negative, 我都是比較低分的,但past-positive 還是比 past-negative 分數高一些。

Future-Oriented 的人的好處是比較有組織,有計劃,能夠 delay gratification,這類人比較能夠爬到社會高的階層。但是壞處是忽略了現在,忘記了及時玩樂,忘記給予家庭、朋友時間,容易壓力大,而且因為自我控制良好,一般都是 “control-freak"。有許多 executive / senior management 人到中年,雖然名成利就,但感覺人生『空虛』就是這個緣故。假設是一個男人,這樣 time perspective 一直持續到65歲退休為止,失去了工作賦予的社會角色,然後老婆因為被長期neglect而要求離婚,子女長大後急不及待地離開,就會發現自己可能是『一無所有』。

Present-Hedonistic 是剛好相反,這些人感覺未來很遙遠,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好處是能夠及時享樂,一直處於高能量狀態,有許多朋友,have fun。但是如果過分 Present - Hedonistic,就容易沉溺於賭博、毒品、賽車或一些高刺激性的活動。

至於 Past-Oriented 是一些過往的經驗累積,是將來遇到事情的行為或反應的一些基礎。記憶其實是一點都不客觀,記憶能夠遺忘,建立,或者重組。即使是遇到悲劇,過了一段時間,透過改變對事情的想法,仍然能夠將之變成快樂的回憶,這方面像鍛煉肌肉一樣,是有方法可以鍛煉的。

每種時間觀的人,都應該嘗試了解其他時間觀的人的想法,並且嘗試『走出』自己的時間觀,訓練自己成為一個比較平衡時間觀的人,就好像投資,需要 diversification。這樣人生才會快樂幸福。方法如下:

  
最快樂的人擁有的時間觀是:

1. High Past-Positive
2. Moderate Present-Hedonistic 
3. Moderate Future
4. Low Past-Negative
5. Low Present-Fatalistic

所以對於我來講,應該要加強重組我過去快樂的記憶。幸好現今科技先進,有BLOG和 Facebook,寫出來忘記了都可以隨時找到,而且,身邊的朋友可以幫忙提醒,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