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齊齊整整full team 完成,真的好好彩。天氣好,雖然熱但沒有下雨。最重要是Kinny 姐陪行CP9和CP10, 除了幫忙揹東西,一路行一路吹吹水,令大家唔覺唔覺就行完啦。Kinny Yip 多謝晒!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毅行者
雖然已經走過兩次,但是我覺得今年的毅行者來得比以往困難。
首先是自己嘗試組隊,失敗了。主要是前期自己的心不定,信心不夠,沒有拿捏好要操練的節奏和整隊人的腳程,最後不但隊友不太想練習,連當初發起去行毅行的自己也經常沒有完成當天定下操練的目標。
後來跟 Karen 操,Karen 講毅行,最重要的是堅持,是四個人一起去完成目標。我們體能不夠的要加操,不要連累隊友。體能好的,要經常幫忙其他隊友,細心留意他們的狀況。
這對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跟著 Karen 操練,節奏不快,但是有種踏實的感覺。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馬拉松
今年是第二年跑馬拉松,順利跑完,雖然天氣不佳,但成績反而比預期好。
起跑的時候,我跟著一位非常瘦,手腳都像電燈柱的男人,他的步速慢,但是非常穩定。我一看他身形和步伐,就知道他是馬拉松老手。而且難得的是,他跑法非常適合我。我跟著他的節奏去跑,身體很輕鬆舒服,所以我就決定拿他來當我的pacer.
我跟著他,有時候他在前,有時候我在前,更多的時候是大家平排,相差不過三兩個身位,我們沒有交談,一直跑了三十多公里,我覺得我們之間有一種默契。在臨出西隧的上斜時,他跟我說了一句:『加油啊!』
出了西隧,又跑了差不多兩三公里,我回應了他一句:『快到了!』
然後,我就看到我老公。
我老公步伐大,最後兩公里,他邊跑邊等我,到進入維園,離終點最後幾百米,老公拖著我的手衝過終點線。
這一刻,是高潮式的快樂。哈哈哈哈哈!!!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跑樓梯(三)
所謂事不過三,關於跑樓梯這回事,還能有什麼可發掘能寫的呢? 我自已也很好奇想知道。 面對同樣的樓梯,每一層幾近一模一樣的場景,是否所有事情都在計算之內?
這次跑到第三趟,在18樓與19樓之間,有想吐的感覺。沒有什麼真的吐出來,腳步亦沒有放慢,最後只是邊跑邊乾咳了幾下,就到了20樓。
事不過三嗎? 要回去嗎?
不,慢慢走上38樓,拉根,撘電梯回到地下,再來兩趟。
就是這樣,又順利完成今天給自己的功課了。
事不過三嗎? 要回去嗎?
不,慢慢走上38樓,拉根,撘電梯回到地下,再來兩趟。
就是這樣,又順利完成今天給自己的功課了。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關於跑樓梯
自從港商會的3.5km跑步比賽連續两年10名不入,我意識到其實自己肌肉的爆炸力和心肺功能終究是及不上別人。
針對這方面的弱點,我打算用跑樓梯的方法去處理。
跑上20層,慢走18層到第38層,拉根,撘電梯到地下,重新再來,如是者反復跑5次。
每次跑到第10層,我會開始氣喘,肌肉酸痛。跑到第15層就很想放棄,15至20層是與魔鬼談判的時間,心中不停地倒數,反復追問究竟完了嗎? 到了第20層,開始有點眼冒金星,估計這就是臨界點。
希望一個月後,可以突破這個臨界點吧!
每次跑到第10層,我會開始氣喘,肌肉酸痛。跑到第15層就很想放棄,15至20層是與魔鬼談判的時間,心中不停地倒數,反復追問究竟完了嗎? 到了第20層,開始有點眼冒金星,估計這就是臨界點。
希望一個月後,可以突破這個臨界點吧!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跑樓梯
昨天下雨,想做一點帶氧運動,所以猛然一想去了跑樓梯。
家住的大廈樓高40層,我先跑20層(在此位置氣喘得很厲害,腳也幾乎無法抬起),然後慢走18層,到了38層(唔上到頂費事比人以為我想。。。 ),接著拉根,搭電梯落樓下。
如是者,5次。
本來只是試驗性,突發奇想去跑跑看,後來覺得這樣的單一運動其實挺適合我。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高山環台
本來是沒有想過去報名這個團,因為5月份騎車雙進武嶺之後,就一心一意打算練習走100KM山路的毅行者。但是,每天做核心肌肉訓練再加每個星期天用8-10小時操山,卻遇到了瓶頸。
看完電影《破風》,想起高原訓練,剛巧見到山海戀的這個博士級單車團,就毅然去報名了。報名離開團只有兩三個星期時間而已。
全程9天。第一二天是試騎單車及調節身體去適應單車。說到底5月後,都沒有騎過車,而且車子的座椅角度不太對勁,有點不習慣。但是,這方面很快就克服了。
開初左小腿有點發麻,我大力地打鬆了它,以往一樣,雖然瘀黑了巴掌那麼大片,好像很可怕的樣子,但是捶鬆了肌肉就不會酸,腿才會更有力量。
到了第三天,正式的訓練開始了。我們騎梅山36灣,感覺還好啦,難度不高。在騎乘的過程之中,我一直尋找和我步調差不多但比我強一點的伙伴,希望催谷自己再做好一點,最終能跟上他們。後來我發現自己跟明郁大哥和清泉大哥的步調最接近,所以就一直緊緊地跟在他們後面。他們被我帶來的音樂播放器在後頭狂炸了9天,要跟他們說聲對不起啦!
第四日上阿里山,我遇到第一次撞牆情況,就是騎到一半,氣溫轉冷,體溫下降,然後覺得很餓,雙腿乏力,即使放到最輕的齒比,都覺得好像騎不下去似的。但是,後來我在公路停下來吃了兩塊餅乾,咬一咬牙,又騎了上去。
第五日阿里山騎去日月潭,是克服我心理障礙的一天。因為以前炒過車,所以我一直都害怕下坡。其實下坡的技術在以前環台時,我曾經故意把自己的車子放在最後,跟鐵馬家庭的寶哥學過了幾個山頭的下坡路,只是信心還是有些不足。經歷了一整日的下坡路,不停的練習再練習,我大致掌握了控制技巧,就算遇到180度的髮夾灣,都已經不再害怕了。
第六日日月潭至霧社,這天上武界前有一段1:16強度長斜坡。我離遠望到支援車停泊的地方,但是要一踏一步地踩上去還是覺得非常遙不可及。齒輪比一早已經調節到最輕腳,但還是覺得好像是最重腳。我隱約聽到有人喊加油,但這也有可能是我的幻聽。我大力深呼吸,然後看著地下的白線騎,感覺好像天荒地老也沒有騎完,但最終還是騎了上去。
第七日上武嶺,平日騎第一的阿達繼續是第一名,以身體狀況來說,他拋離其他隊友一段距離。 最接近他體能的于生在兩千多米高時覺得很困,可能是有些高山症了。我的狀況還挺好的,所以想試試能否衝上第二。結果,在三千多米高,已經見到『武嶺』牌子的地方,再遇到一次撞牆。明明只是緩坡,怎樣騎也好像騎不動,然後給清泉大哥從後面趕上了。所以騎車就是這樣神奇,體能什麼時候會用盡真的很難說。
第八日梨山至英仕最舒服,一直是下坡,沒有什麼用過力。而且落到二千多米高的地方,就再沒有高山上的不適。騎平路我一直不快,原因是以往我當感受到自己的心肺跳動一去到某個點,就會自然收慢,但有時就是要把自己推上臨界點,才有可能突破,所以臨到去飯店的10KM直路,索性放開腳,鮮有地拋離了騎第二的于生。
第九日英仕返回板橋。經歷了前8天的鍛煉,肌力和心肺都訓練出來了,連痛了幾天的屁股也再沒有痛的感覺,所以騎起上來還蠻騎鬆的。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破風
本來以為這是一套普通的單車競技電影,怎料太投入,自己墮入了裡面的故事情節不能自拔。
電影裡面兩男一女的主角,無論性情如何,根子裡都是有種不要輸給人看的骨氣。男主角A肌肉的爆炸力很強,有天分,所以很快就得到連續的勝利,但是爬得越急,也是跌得越快。男主角B本來是願意安於本分,但是想在自己喜歡的女生面前表現自己,不輸給A,結果用禁藥取勝。至於女主角,肺病剛癒就馬上操練,她復出後第一場比賽,明明意外受了重傷,還是拾起單車繼續踩,所以別看她柔順,根底裡面的性格就是跟兩位男主角一模一樣。
這三個人,各自爬過自己人生的谷底,有所領悟,然後才能走得更遠。
為什麼看這套電影,我會如此投入呢?因為其實我也是同一類的人。讀書時期 (甚至是直到現在),我一直都有這種爭強好勝之心,無論進入什麼領域,都希望取得成績。大學時代的我,聽從父親勸告,進了興趣不大的會計系,但是就是憑著不服輸的心理,發奮用功地讀,連續幾個sem dean list, 所有科目拿A。但是到了後來,走火入魔,我是連拿A都不滿意,要取A+,但是取得之後,快樂也只是一時。
到了出來做審計工作,這種狀態一樣持續著,不睡不吃不喝地去完成工作。但是回頭想想,就是這種爭強好勝之心,讓我在短短幾年間逼垮了自己的身體。只是27歲,就把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逼到崩潰的地步。
當時幸好我的保險經紀介紹我去看一名專治其難雜症的中醫。中醫一看到我的狀況,說道:『你這種情況,起碼要喝3-5年藥,如果你沒有耐性,也不必來看我,不要浪費了我的藥。』當時我處在人生的最谷底,我之所以打給我的保險經紀,其實也是打算看看如果病無法醫好的話,父母如何能夠拿到我的人壽保險金。所以一聽到中醫的話,雖然時間看似漫長,但同時也給了我一絲的希望,我就咬緊牙關捱落去吧。
起初喝藥的8個月,一日兩劑,藥灌落肚後有時候會嘔出來,然後再喝下去。因為太多東西要戒口,在外出差我只吃白饅頭。在最困難的8個月捱過了之後,後來的兩年半時間,藥量減到每日一劑,我的生活才算是從拾正軌。
捱過了這一段,我慢慢發展自己的興趣,騎單車、行山。起初也只是想輕輕鬆鬆強身健體,但是搞搞下,踩環島、磨坊200、上武嶺。現在,普通行山已經不能再滿足我,我要行常人不容易做到的100KM毅行者。而且覺得前年做得不夠好,我要從新訓練,挑戰自己。
在訓練的過程之中其實我克服了很多心理的障礙,包括騎車下坡因為斷過手,害怕衝下坡的障礙。行山也是,因為平衡欠佳,所以苦練 core muscle,結果現在明顯有進步。不過話又說回來,明明我做運動的目的是想調劑,但是去到某些時候,我又無意中釋放了自己爭強好勝的心理,而把自己chur 得很盡。
最後這套電影提醒了我:『取,是能力;捨,是境界。』運動如是,人生如是。
最後這套電影提醒了我:『取,是能力;捨,是境界。』運動如是,人生如是。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毅行者之落山
我說自己落山慢,落山辛苦,掌握不到落山技巧的POST不計其數。以往毅行者除了面對足底根膜炎的問題,其次主要就是『唔識落山』而令自己壓力很大。
昨天行操毅行者行雞公山,平生以來落山穩定,雖然不是快,但是再沒有那種落山比上山更難更辛苦的感覺,總算能夠在落山的時候回口氣。甚至乎連帶之前操山弄出來的一點點膝傷也好像差不多 recover 了。
這件事情非常奇怪,究竟在什麼時候我的身體會突然適應了落山呢?是腦袋突然開了竅?是眼睛視野突然開闊可以看多前面兩步?還是大腿肌肉上力了?真的是唔知道,昨天一直落山一直想都想不出原因來。
以下是每天規定自己必須練習的功課:
是以上的功課點點滴滴收到成效了嗎?但是前年行毅行時候我也有練哦,為什麼那時候沒有效果呢?
難道是需要耐性讓經驗值要達到某個LEVEL,效果才會體現嗎?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毅行者與健康
很多人覺得毅行者一定很健康,這件事情其實兩睇。
當然,操練能夠增加心肺功能,令肌肉強壯。但是,我們在酷熱天氣操練、飲大量汽水、見到士多沖沖吃個餐蛋面再上路,這些其實都並不健康。
再講,把身體推向極限,令膝蓋、腳板底等等受傷,更談不上是健康的舉動。
如果要健康的話,按照政府指引每日做30分鐘帶氧運動就夠了。
所以,我玩毅行,其實與健康無關,只是一種對自身的探索,推動甚至可以說是逼自己離開 comfort zone。明知道自己平衡感不好,行山容易跌倒,但是抱著有朝一日,總歸能夠練好的心態去練習。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毅行訓練:唔chur 行唔好,一chur又受傷
前年毅行訓練一開始太hea,但轉到中段又太chur,所以某次操練完,傷了腳底根膜之後,就一直沒有好,直到整個活動完結後,大休息了一個月,才好起來。(中間還有無數次物理治療)
這次打算吸取上次的經驗,早些開始 chur自己加強訓練,練兔仔條上樓梯,起初練得不錯,也覺得腰腿更有力了。但我的問題在於下山平衡差、看東西慢,引致整體下山速度很慢,有時比上山更慢。
在訓練中,又加了兩級兩級落樓梯。我住的那座大廈40層樓,所以我先落一次40層樓,才開始兔跳訓練。
不過跑了兩次40層樓梯,膝蓋就開始承受不了,膝蓋上方痛。 看圖示是『股四頭肌腱受傷』。我大力拍打和用手踭『銳』落去,那個部位腫了起來。然後熱敷,情況好像好點。
對於我來說,練馬拉松又好,練單車又好,都沒有行山那麼困難。。。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操山
上半年的雙進武嶺是甜品,真正的主菜在下半年。
雖然今年不知道是否能夠抽到毅行者,但是我決定下半年還是花多點時間操山。相比起踩單車,操山困難勞累得多。 正因為做得唔好,所以應該多練習,不應該再耽於逸樂,只做一些自己做得好的事情。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雙進武嶺
踩完之後,發現這個活動實在太適合我。活動的好處是只需要踩上山,有車接落山,可以避開衝落山的危險。
我踩著輕微 high 碟的MTB, 光是車重已經26磅,還帶了一些我不懂得用的修車工具、 氣泵、備胎、大喇叭MP3、電筒....etc etc....加埋都應該有30磅以上。
有團友說整個活動只有5個女仔參加,而踩MTB的只有我1個。知道這件事暗爽了很久,雖然我之所以踩MTB,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技術太差,踩不了RB。。。。。。
不過玩完這次決定要換車啦,經常 high 碟的車對我來說太麻煩,每次拆完前輪都要調整,後輪要調就更麻煩,而且換一部輕身點的車,希望以後不用在車上磨蹭太耐,每次活動都那麼趕時間。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古惑仔俱樂部 - 牛佬教育之道
這集節目給我很大啟發。
雖然節目是關於如何去教導別人,但其實就受教的一方,也是很有得益。
歸根究底,作為受教的一方,態度上應該要謙虛。(阿媽系女人乎?但其實很少人做得到。)
另外,就是關於『做極都做唔好的事情』,終極原因是基本功夫不紮實,但這方面很少人意識到。沒有基本功,一直去追求更高層次的事情是徒然的。
就以落樓梯為例:別人與生俱來都懂的事情,為何到我身上就那麼困難呢?後來老公提供了一個基本功訓練的方法 - 兔仔跳,我就開始有練習的方向了。
期望能夠藉此脫胎換骨。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單車 Trainer
以為昨天會下雨,怕落斜冼胎,所以沒有去操大帽山,結果竟然是天晴。
從早上磨蹭到下午,終於下午兩點多把風塵已久的 trainer 拿出去後樓梯,調教到最重腳,連續踩了3.5小時。
Trainer 最大問題是嘈音,越重腳 fiction越大,一邊踩一邊不斷發出燒焊的聲音,幸好後樓梯有兩度防煙門,所以應該不會吵到隔壁。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儘管 trainer 已經調教到很重腳,但是仍然比上大帽山輕很多。本來是想靠trainer 練下 power,但是連續踩3.5小時除了屁股有些痛,腿上的酸根本不算什麼。我估平時練上斜之所以那麼重,是因為:(1)我架車本身重,再加上自身的重量,要拉上山自然吃力。上 trainer 沒有了這些重量,只靠後輪的與 trainer 之間接觸面摩擦,力度差很遠。 (2)我架車有時候踩踩下會high 碟,殺住brake 上斜,那麼就更重腳。
所以最終上 trainer 只能練習肌肉的耐力、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和面對沉悶的忍耐力。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沒有人buy 的比賽
有個朋友在星加坡拿了 Ultra Challenge Female Champion 。鬥的是一條10KM的路,在16小時內跑得最多圈為勝,朋友跑了15小時14分,共110KM。 這幾天一邊操大帽山,一邊想,如果有一個比賽,是16小時內鬥大帽山來回最多圈數,road bike 和 mountain bike 分開比賽,而且 mountain bike 限制車重要在26磅以上,那麼我是否有機會捧個女子組冠軍盃呢?
平時操練都絕少見到女仔,有的話都應該很難走到很多轉,如果16小時內我可以走10轉,應該有機會捧盃。
不過老公完全唔buy 我的想法,話我唔應該想一個比賽規則出來rule out 其他對手而獲得勝利。
但是我又覺得,這世界上的比賽規則多如繁星,就以跑步為例:有100M,有400M,有馬拉松,有超級馬拉松....你跑平路0力嗎?還有100M跨欄、4X400M接力、沙石地上落山的超級馬拉松etc etc....
那麼為什麼我不能訂一條對自己有利的比賽規則?
復活節假操練
早前中了流感,加上家中有事,停了兩個星期沒有操練。
幸好,神推鬼使下,公眾假期第一天就參加了很早之前報名的 Panasonic10KM跑步賽。別以為平時落街跑都是10KM起錶,這10KM很容易。感冒未清,早上起床時候拖著疲乏的身軀前往,跑到4-5KM的時候開始頭疼,身體過熱。根據之前流感的經驗,知道這是發燒的跡象。所以調節了步伐,盡量慢一些,令身體不要過熱。
幸好是跑10KM,而不是半馬或更長途,否則可能沒有這樣的效果。當時跑完只是feel 到自己過熱,而肌肉的狀體和未跑之前差不多。整個清除感冒的轉捩點,是我一過了終點之後,就馬上隊了一支大會派發的寶礦力,再去洗手間抹身。神奇地馬上就退燒了,頭痛也沒有了,整個身體輕鬆了很多。
第二天,馬上再接再厲,去操大帽山,從錦上路迴旋處上大帽山巴士站位置,走了4轉。
第三天休息一日。
第四天再操大帽山,這次走了6轉。KOM皇 Acura Wong 告訴我上武嶺需要走7轉,我想慢慢騎也許應該可以捱到上去,只是因為肌肉的強度不夠,時間方面還不太有把握。再加上我們報的是雙進武嶺,即是連續兩天,每天騎7轉大帽山。就算耐力足夠,但是肌肉強度不足的話,結果是騎在車上慢慢拖上去。這樣連續兩天,大腿和小腿不酸死,屁股也會疼得要死。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操大帽山
有人跟我說,要上武嶺,起碼要來回迴旋處到大帽山牌7轉,所以我想盡量在去台灣雙進武嶺前,7小時內踩到7轉。
昨天,早上起床的狀態是十分之累,午夜又發了個惡夢,反正精神狀態很恍惚。拖著疲憊的身軀,老大不願意起床後,就要面對high 碟的前輪。老公在家中幫我調整妥當,OK,再沒有藉口躲懶,所以出門去也。
拆完前輪上西鐵,去到錦上路西鐵站再裝返,又是 high 碟,老公幫我上的六角匙很緊,弄了幾下沒能拆松,又怕拆松了上不緊。當刻其實很有往回走的衝動。
又拆又裝弄了幾次後,還是high碟,後來認命,看看能踩多久算多久了。坦白說,慢吞吞地用平均速度18km/hr從錦上路踩到迴旋處,已經有點累。
但既來之則安之,就踩上去吧。拖拖拉拉遲了起步,踩到第二轉中段,都十二點多一點,肚子又餓了,索性到山下的餐廳吃中午飯。
吃完飯後,魂魄才好像回來,精神好些。一口氣踩三轉,中間花了5分鐘買了一罐汽水補充一下。最後一轉下山已經是過了四點半,如果再上多一轉,要五點半才能下山,好像有點晚,因為我天黑看路看不清楚,想想還是算了。
總之整天是在老大不情願但踩完又很輕鬆的情況下完成練習,練完肌肉只少少酸,沒有很累。還好參加了雙進武嶺,不由得不去練習,否則必定在家躲懶了。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馬拉松
終於完成了人生第一個馬拉松。時間是5小時15分鐘。因為採用保守的跑法,所以沒有傷、也不是很累。
始終是第一個馬拉松,練習時從來沒有跑超過30KM的路,想先看看跑42KM是怎樣一回事,才調整訓練的方向。
之前練跑步一直都是 hea hea 地跑10 KM -15KM,偶然跑20KM,沒有認真去做 interval training。因為我覺得渣馬給予的時間充裕,抱著應該能跑完啩的心態去練習,沒有 push 自己到 threshold 的狀態。
但是,如果想出國跑,還是應該要達到標準的5小時內完成才妥當。
一年前結婚時,跟老公談到的人生夢想 Sahara Marathon,還需要透過一小步一小步的努力去邁進。
從現在起,我將會花更多時間和心力向夢想出發。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磨房200的賽後檢討
磨房200終於順利完成了,我有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全部人都平平安安歸來,我卸下了幾個月來的重擔,十分感恩。因為今年這條賽道比較難,而且我們還有不少磨房新手。但是,幾個月來隊友們都有足夠的準備,所以20人當中,能踩完全程的隊友有15人,比當初想像中好。即使不能踩完全程的人,也能順利在人多車多的上車點找到支援車上車,而沒有迷失,是萬幸。
天陰無雨,而且氣溫清涼也是很關鍵的因素。汗水排出量比較少,自然不容易缺水及抽筋。
這次磨房,是對於我的意志、體力、甚至是臨場應變的很大考驗。因為,我不再是純粹自己玩自己踩,而是要兼顧同團隊友的需要及安全。在踩這200公里的路程之中,我有大巴、貨車、農夫車三架車的 logistic 需要安排。例如,騎到50KM 和72KM左右的位置,因為車多路窄,所有汽車在路上都動彈不得,而單車手也要在車的夾縫裡面把車推過去,根本踩不了。這種堵路的情況,幸好一早已經考慮過,而且萬幸的事,在出發前找到義工坐其中一架支援車。所以真的發生這種狀況時,只需要打幾趟電話給義工,交代一下情況,就可以做出臨時調動了。
而其中一個讓我非常氣結的特發狀況,是關於補給物資。
當初我提議買的物資裡面,有4打1L支裝水。而搞手買了支裝水,也買了兩桶水及帶了一個裝水器。
我提議買支裝水,原因是容易分配,大家需要水的話,拿了後可以馬上放在背包就走,不必花時間再慢慢排隊裝水。而且,大家踩那麼長的路程已經不容易,桶裝水要裝桶才能裝水,太麻煩了! 雖然是這樣,但是既然那位搞手已經買了桶裝水了,我也不便再說什麼,就當是後備用水也可以。
在準備出發的前一晚,朋友們幫我把物資從大巴搬上貨車,包括那兩桶桶裝水和裝水器。到了夜晚十點左右,該搞手敲我房門,告訴我因為他第二天提早離開,怕到時找不到支援車,所以要先拿回裝水器,否則裝水器跟著貨車留到最後,就沒法拿了。至於那兩桶水會留下來給我們。
兩桶水,沒有裝水器,就更加難倒水了,拿著大桶就這樣倒水,是用來冲涼還是怎的?
當刻,我沒有發火,我太多東西要兼顧了,沒時間發脾氣,我想幸好我自己一早已經預料到桶裝水的麻煩,從一開始就沒有預備要動用它,所以才額外買了那麼多支裝水。
我背著200KM的物資,包括水和食物,全程沒有補給過,完成了還剩下差不多1L的水。但是,我還是不放心貨車上的物資情況,怕部分隊友背不了那麼多東西、又或者出一些例如水袋穿了狀況,所以,到了第一個支援點,我到貨車檢查一下物資情況。
我一看貨車,裡面只剩下可樂和香蕉,裝水器固然沒有了,但連那兩桶水也沒有,支裝水也是一支都沒有。
當刻,我馬上打給義工,拜託如果他經過油站就去買水。早大半小時前,由於我看到塞車的情況,叫他不必去第一個支援點,直接就去第二個就好了。當時時間很緊逼,我害怕他已經駛入了山區,這就買不到水了。我們兩架支援車,就會一滴水都沒有。
臨時調配歸臨時調配,也幸好天公造美,全程陰天,沒有人特別需要水。我們的補給物資沒有出了大亂子。
這件事情,我覺得非常嚴重,所以要求該搞手公開交代原因。他解釋說因為是安排自己的Van 司機和貨車司機直接交收裝水器,但是中間溝通出現問題,本來應該只拿走裝水器,但是他的司機連兩桶水都搬走了。
他在第一個支援點,有去貨車上拿一支汽水,但是,他說並沒有察覺原來連兩桶水都被搬走了,貨車上是一支水都沒有。
附上照片,是解釋貨車內龍是怎樣的。當日,貨車就放兩桶水,一pack 汽水和一袋香蕉,那麼丁點物資,是否要用放大鏡去找呢?公道自在人心。
該搞手認為這根本是司機之間的溝通錯誤,我為了小小事情就發他脾氣,沒有去理解真相,沒有『對別人比多點信任』!
哈哈,我真的是無言了,這種事情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從一開始,我就太相信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