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娱乐无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娱乐无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Sim City


玩了大概一個月的 Sim City, 慢慢發現玩這個遊戲的精髓其實是『唔玩』。只要城市起到一定的規模,其實應該要放埋一邊, 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唔好玩它,唔好計算起樓收入、調整工廠製造什麼材料之類,只是單靠市民稅收,等待一段時間,想起什麼都會有錢起。

只是『玩』一個遊戲,每次入去收錢起樓,搞幾分鐘,然後就放埋一邊等一個月,會唔會有人肯甘樣玩法呢?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熱血少年週刊 - 金錢師


絕少看漫畫,但是聽了那麼久黃洋達的節目,買一本支持一下總是應該的。

金錢師的小說我基本有齊,撇開文筆不談,橋段都算豐富可觀,如果化成漫畫真的有排畫。封面上的金錢師的樣子很像謝霆鋒,這我不反對,拍電影的話,找謝霆鋒也應該甚有看頭。

內頁裡面的金錢師呢?坦白說,我覺得人物角色的設計上有很大的問題,裡面幾個交涉的人物都是差不多樣子的,是誰跟誰哦?我已經是看過了小說,熟悉這個故事的人,但是還是分不清楚。我以為可能是自己太少看漫畫,把漫畫交給天天看漫畫的老公品評,他也覺得漫畫裡的人物角色不突出,焦點模糊。

反而呢,後頁 Cuson 畫黃洋達找他幫手,只給了他一天的時間交稿的那篇漫畫很搞笑,維持Cuson 一貫水平。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2048


在地鐵站看到別人玩這個遊戲,老公搜索了一下,然後在play store download, 叫我也一起玩。

起初興趣不大,而且完全不知道怎樣著手,但後來捕捉了一些竅門,就打爆機了。

玩這個遊戲,除非很不小心,否則,要達到2048下一級,即是1024基本是不成問題,但是要把兩個1024合併成2048然後爆機,就有些難度。

試過了一次2048後,嘗試用其他策略,看是否比較容易,但卻不太成功。 

一路玩這個遊戲,一路想像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裡面的數學 nerd Sheldon Cooper 這一類人物,他可能每次玩都會打爆機,甚至乎,根本就是這個遊戲的創辦人。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進擊的巨人


一向比較少看漫畫,所以到了這部漫畫已經『紅』了那麼久,才開始追看。

人,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過了100年的和平後,突然受到巨人的侵害。本來用來保護人類的三重城牆,一面面給巨人擊倒。一般的巨人見人就吃,非常恐怖。

現在大概看了2/3,故事非常吸引,因為可以作多方面的解讀。巨人的身份越來越複雜和神秘,尤其是人可以變成巨人,部分巨人擁有高度智慧,更加是疑團重重,引人猜測。

雖然作者對於巨人,有一定的設想。不過,高登 brother 把巨人改成為蝗蟲,來形容部分不文明的大陸客,香港成了牆內之圍城,這樣聯想又說得通。

此外,作者在故事滲入大量人性之間的黑暗角力的場面。在巨人出現後,人類並非純粹抵抗巨人,有許多不同政治派系、宗教團體、貴族等都各有心思。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和自私表露無遺。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再談人網執笠



聽完蕭若元2013年3月22日風也蕭蕭,以為人網真的執笠,豈料接著幾集的解釋再解釋,又爆隱私又絕交,原來人網只是 scale down, 蕭生自己的節目不會 cut,最受歡迎的節目會保留, 甚至乎已經開始構思新的節目形式和別的主持人合作方向。。。

雖然很多歌星曾經搞完告別演唱會,過了幾年又走出來唱歌。但這起碼沉澱幾年時間,讓人覺得你當初的宣布是真誠的,不是玩玩下。

蕭生話說的那麼絕,風轉得那麼快,真是讓人無所適從。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關於: 史提反聊天室(心理學)

這個節目涵蓋的心理學範圍十分豐富, 題目淺白醒目, 容易引起聽眾興趣. 不過聽了數集我發現相當難集中精神去吸取裡面的資訊. 有部分節目甚至聽兩三遍也不容易在腦裡面整理歸納及存檔. 

這並非因為節目內容深奧或者需要很專門的知識才能理解. 而是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 我覺得節目開始時候甚少有緊扣主題的引導性發言. 有時候節目用解答聽眾的問題來起頭, 而聽眾的問題漫無邊際, 主持人事前也對於聽眾問題沒有充足準備及歸納其內容, 其他聽眾光聽主持人複述他們自己也未理解清楚的問題, 就更加茫然. 

其次, 副主持對題目及其內容理解不足, 資料搜集方面也準備不夠, 有時候又作了些離題言論. 這樣對於認真去聽節目的聽眾來說, 感覺非常累. 副手的作用是給予正主持人回氣及思考的時間, 並不需要他具有非常全面的心理學知識, 但他起碼需要聽懂正主持人所講的理論, 並向正主持人提出有效, 能深入探討的問題. 如果他不具備這方面的理解力, 經常蹦出一些不相關的問題, 而要靠正主持人去把節目的重心拉回來的話,會令整個節目非常鬆散. 

再者, 這個節目在時間控制方面也出現問題. 節目一般分成兩節, 每節30分鐘左右. 副手經常在第一節快完結時,以非常不確定的語氣去問正主持是否下一節接著談. 這樣一來,第二節只是純粹第一節的節目延伸, 沒有什麼轉折、小總結又或者下一節的提綱挈領, 很難留住聽眾的注意力. 

最後, 節目談到尾未談完的話題, 會延伸到下一個星期接著談, 沒有有效果的歸納總結, 難以令人對其有深刻記憶又或者引發思考.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吃苦吧!家長






昨天看了這一段《吃苦吧!孩子》視頻, 有很多感想.

視頻中的家長, 為了要鍛煉孩子意志, 所以帶他們去參加激流爬山團, 環台騎車團和泳渡日月潭. 家長會和小朋友一起參加, 作為親子活動. (不過我懷疑80%都是父親帶這小朋友, 母親就......) 

小朋友方面節目已經談了許多, 我主要想談談對大人的看法. 

這些活動, 考驗的不單單是小朋友, 其實對大人是更大的考驗. 首先, 領頭的家長自己本身要有一定的體能及技巧, 否則, 一到活動時, 連自己也應付不了, 怎樣再看顧小孩? 要小孩能否吃苦, 大人的身教就最重要. 以泳渡日月潭為例, 鏡頭有一幕影到母親們在岸邊揮手打氣, 我就想如果做母親的不下水, 又怎能要求兒女完成全程? 

要實現夢想, 是需要訂立合理的目標, 目標是要艱難但可及 (difficult but achievable), 再配合適當的訓練方法, 花時間去操練技巧及體能, 才有機會成功,不能期望一踰即至又或者奇跡出現. 有位帶小朋友鐵騎環台的家長就很不靠譜. 小朋友才剛學會騎自行車, 就已經要帶他環台. 把目標訂得太高而不切實際, 只會對小朋友來帶來痛苦打擊, 令他對事情失去信心和興趣. 

小朋友就如白紙一張, 成敗與否, 很大程度取決做家長的智慧.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未来





最近聽網台節目浩浩熵熵, 内容關於現今文明發展及環境保育問題 這百多二百年來, 人類人口從10億增長到70, 再加上科技發展, 不停開採能源資源及製造廢物, 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差不多到達臨界點.

大規模的文明滅絕就可能在我們這一代發生! 

這不禁讓我想起黃子華棟篤笑曾經說過,最環保的方法就是不生細路仔, 這仿佛是一句戲言但我卻覺得很有道理生出更多的人口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只是加速滅亡之路.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八卦

几个星期没有看新闻, 回香港和朋友饭聚update 最近的时事新闻, 才知道原来炒的最 hit 是XX男艺人丧吻丧抓XX女艺人, 还要人赃并获给拍了照.

这条新闻上了头版, 证明香港处于盛世时期, no news is good news.

男艺人还带了老婆出席记者招待会, 演了一场苦情戏. 其实做男人要滚有太多途径, 何必搞良家妇女? 想吃免费餐结果却偷鸡不到蝕揸米. 这不是仅仅咸濕的问题, 而是cheap.

若是被摆了一道, 也只能哑口吃黄莲. 愚蠢的女人被骗去作性交转运, 还能博得少少同情. 男人蠢到以为 free lunch is everywhere? 对不起, 这个社会不会原谅你.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隔离船饭香


最近船河, 鱼排, 沙滩之活动一个接一个. 一去就一整天, 除了晒成焦碳之外, 还发现一件事.

我船之痴男, 永远都觉得对面船的美女吸引, 恨不得能跳船登之. 但是, 望见隔离船有人拿出昅女必备之用品 - 望远镜, 来丧昅我船之 Bikini美女, 我觉得隔离船的人想法其实和我船如出一辙.

看不清楚反而有种朦胧美, 触不到就是最美好的, 又或者闻不到的隔离船, 饭永远是最香的.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Games

最近认识了一些喜欢玩 Games 的朋友, 在淘宝买了一堆游戏回来. 这款《 魚貿市場 》是最贵的一款, 价值 RMB65 , 有些 card games 由数块至十数块人民币不等. 

 
这类考即时反应的游戏对我非常不利. 手眼反应迟钝的我, 经常都会被人捷足先登.

反而另外两款《矮人矿坑》和《殺人遊戲》这些需要团队合作, 推理及直觉性并重的游戏对我比较有利, 有机会可以争胜.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Board Games - Cashflow


昨天玩了几个 Board Games, 每种 Board Games 都有它特定的规则和意义, 就我观察所得, 能够在最短时间在不同 Board Games 里面发现致胜之法的人, 头脑很好, 非常聪明.

搞手强调透过 Cashflow 这个游戏, 可以加强管理金钱的意识, 提升FQ, 所以鼓励大家多玩. 我觉得游戏终归是游戏, 有其本身的局限, 世界变化万千, 把关于金钱投资的规矩简单化地呈现在游戏里, 即使赢了, 但其实只是跟着游戏规矩取胜, 和读书拿A+没什么分别, 一旦状况超出游戏范围的事情, 就未必想到了.

从游戏的细节去看, 这个游戏其实不能重复多次去玩. 因为这样做的话, 有经验的玩家会看过并记得所有小生意/大生意/市场风云/额外支出的牌. 这些牌所代表的人生经历, 实际上应该是难以预料, 但看过所有牌后, 这些事情便会变成可计算风险. 以买卖股票为例, 如果你知道有张牌是讲X股票价格狂泻到HKD1, 而另一张牌是X股票价格HKD50. 又或者知道大概有多少牌是关于X股票, 这样便可以很容易地评估X股票的买卖风险. 玩游戏时资讯呈现的方式是完全对等及流通, 但大家都知道, 实际市场的运作是大庄家比小股民拥有更多资讯, 甚至可以自制资讯, 扰乱视听. 至于作为中间人的银行, 也并非在游戏里面那么公正严明, 向所有玩家平等无私地分享资讯, 而是只为一小撮资本家服务.

而且从人生的角度去看, 这个游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六个玩家全部都视对方为敌人. 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 一方面要比其他玩家更投资有道, 以储得资本. 另一方面, 为了阻止其他玩家比你快达到梦想, 可能要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决定. 

若果我偏想替他人作嫁衣裳呢? 游戏告诉你, 必输无疑. 毕竟这是一个模仿资本主义功利社会制度下的游戏. 如果将来的社会不是走资本主义路线呢? 那么游戏规则便全部改写.

人生很多时都会互相帮助, 但 Cashflow 就只得一位胜利者, 所以A帮助B在 50岁时完成梦想, 而B也帮A在65岁完成梦想的情况变得不可能. 如果AB两个玩家结婚呢? 那又如何? 大家试想想, A比B迟10年才完成梦想是否代表人生就输了给B呢? 而即使输了给B, 又有什么关系? 人作位一个独立而存在的个体, 能够这样单纯地去比较吗? 
 
为什么人生的梦想要量化? 为什么我的人生终极的意义不能是与一班朋友玩 Cashflow 这个Board Game, 享受着当下的欢乐? 相信拥有这样的梦想, 是否跳出老鼠圈也没有什么太大分别.  

再者, 其实当所有朋友都在老鼠圈里面, 自己一个人跳出来怪孤独寂寞的.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地产霸权之大富翁游戏


看《地产霸权》一书很自然地联想到小时候玩的大富翁游戏.

很多人对于大富翁的真正玩法所知不详, 一般人(包括我), 不会深入研究其游戏规则及致胜之道. 其实要取得胜利, 必须熟悉游戏规则. 游戏如是, 人生如是.

大概在大学时, 由于参与举办大富翁的校内比赛, 与某些玩家交谈, 才对其规矩略知一二. 

大富翁的精髓当然是透过土地的垄断来增加财富, 但并非一定在开始时买得地多, 就必定胜利.

能够在游戏早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游说别人组队, 形成寡头垄断之局面, 才是重点. 例如, 某人可能地权不多而且分散, 但这即是代表资金流多, 可以马上与地权多的人合作, 提供其起酒店的资金, 然后签订协议, 瓜分所得的利润. 

其他零散的游戏参与者, 如果无法组队抗行这寡头垄断的局面, 很快就会被逐一击破. 当他们被逼破产时, 地权重新落入银行手中, 卖地过程又再开始. 

所以, 在玩大富翁时, 玩家应该在有限但充分时间内去商议作战策略. 比赛的场地也应该比较宽敞, 让个别玩家有私人空间作协商. 有些人会使用商业诈骗模式去赢得游戏. 不过其代价就是被其他玩家知道了后, 在下一圈较难与人合组. 

大富翁可说是一个生活的宿影, 或者对资本主义的控诉, 所以才成为百年经典的游戏. 如果把它当成纯粹运气的游戏来玩, 很闷的.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Pictionary 的精粹

自家制打边炉当晚, J, C, G 小姐和我饮饱吃醉后, 玩起 Pictionary 来. 

无需酒精帮助, 我们几个自行 high 爆. 

如果你以为 Pictionary 纯粹是考画图画得好, 然后估得到, 那么只是流于表面玩法. 其精粹, 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出口术扰乱对方思考及使计时用的沙漏流得快些.

当然换转是自己组猜猜画时, 就要收定心神, 不为外界所动, 即使时间飞快, 也能冷静地不停去猜.

当专注力达到最高点, 往往能够在最后一秒, 猜出答案.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非诚勿扰



除了电影《非诚勿扰》外, 另外江苏卫视也有一个同名的相睇节目, 现在已经播映超过一百集了.

朋友一再推介, 此节目的收视率很高, 上至银行行长, 下至工厂民工都有收看. 为免太 「脱离群众」, 所以用PPS一口气看了大概十集左右.

看过后, 觉得它除了具有充分的娱乐性, 透过节目的铺排及嘉宾主持的阅人的功力, 在很短的时间内, 已经能够令观众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性格及其言谈分别, 所以其之所以成功, 自有道理.

节目制作部在全国各地, 挑选二十四个地区, 性格, 职业不同的女人, 站在台上. 每人有一盏灯. 前来应征的男人, 会先简单在台上介绍自己, 私下挑选一个心动女生. 站在台上的女人, 不知道他选的是谁, 只有节目主持人及观众知道.

接着播放关于男人三段短片, 简介他的工作, 人生观, 爱情观和理想女生的类型. 三段片中间, 台上的女生可以发问, 男生即场回应. 主持和嘉宾通常会接着话题发问或发表精辟的见解, 笑点往往就是透过这些对话爆发. 

在整个过程之中, 女生可以随时灭灯. 什么时候所有灯都灭了, 男人便要马上出局离场. 到最后三个片段都播映完毕, 而台上还剩下亮灯, 男人可以在亮灯的女人之中, 挑选他喜欢的人. 最后下决定前, 他有机会看关于亮灯女生的资料, 也有一个发问问题的机会.

如果心动女生的灯灭了, 他可以坚持挑选她, 只是有可能遭到拒绝.

相睇的过程就是如此.

节目主持人孟非, 两位嘉宾主持乐嘉老师和黄菡老师是节目中的灵魂人物. 虽然黄菡并没有孟非和乐嘉那么起眼, 但当两个男人尖酸刻薄地挖苦台上男男女女时, 身为女性的黄菡可以起到中和作用, 把场面圆了过来, 达到搞笑的目的而又不至伤人感情.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What is a beauty?





My boyfriend looks at me and just says, ‘You’re beautiful,’ Miller notes. “He doesn’t pick and choose favorite parts—he loves the whole me, so I’ve learned to do the same.”

-Lizzie M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