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Shopping 的樂趣

昨天陪媽媽去看跌打,然後走入 Uniqlo。 一直都有叫媽媽去買 Uniqlo 那些又暖又輕身的衣服。原來光說是不行的,她根本不知道 Uniqlo 是什麼。要親身帶她去,她才知道有些衣服可以如此舒適。

然後我們發揮了女性大掃貨的本領,買了一袋冬天保暖衣服,之前清理好的衣櫃,是時候放置新裝啦!



感激毅行的隊友、支援及贊助人

今次齊齊整整full team 完成,真的好好彩。天氣好,雖然熱但沒有下雨。最重要是Kinny 姐陪行CP9和CP10, 除了幫忙揹東西,一路行一路吹吹水,令大家唔覺唔覺就行完啦。Kinny Yip 多謝晒!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吃藥 vs 不吃藥

早一陣子,父親連續進出醫院。首先是抽取組織化驗,後來又因為傷口感染,而再次進院。

回到家後,母親餵父親吃抗生素,父親經常拒絕。起初醫生開出的抗生素是大大顆藥丸,心想父親可能吞嚥困難,那麼把藥丸碾碎吧,他仍然拒絕。

後來叫醫生開一些液體的抗生素,父親也經常推開,抗生素倒的一地都是。老公看不過眼,覺得母親照顧父親太辛苦,在家裡大爆發了一次。

事情弄到這田地,我心中難受。我們是覺得吃藥很重要,不吃細菌感染會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如果抽離的去想,吃藥和不吃藥真的有那麼大的區別嗎? 

後來,我看到《國民大會》呂如中講述他照顧中風癱瘓的父親15年,這期間有大概12年時間他很堅持監督父親吃藥,直至有一次,他的父親因為尿床了多年,床褥發霉到不行,他買新的去換,才發現原來整個床褥底下塞滿了藥。他那麼多年給父親吃的藥,他父親不吃,全部都悄悄地塞在床底下。

整件事情震撼了他,也震撼了我。我們那麼堅持怕傷口感染,一定要吃藥,這真是對的嗎?堅持不吃藥的呂如中父親也可以熬15年啊。當然,西醫會罵我,但是我想人生到了這個份上,應該吃不吃也差不多啦吧! 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還要堅持?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老人院的可怕

最近在看一些台灣的節目,看看台灣的老人院是怎樣去照顧老人。原來對於會躁動的老人家,或是走路不穩的老人,他們也跟香港一樣,把老人家綁在輪椅或者是床上。

這個方法很殘忍,但是因為人口老化,沒有資源去給他們更好的照顧,又不能把失能的老人家殺死,所以就只好綁著,用輸液管、尿片、幾乎二十四小時用維生設備維持那個生命,然後等到他生褥瘡、感染等等,才慢慢的,慢慢的死去。

這種死法,真是酷刑哦!

西方某些國家有安樂死,瑞士甚至可以去一趟旅遊,然後進醫院去安排安樂死。30秒鐘解決問題,沒有辛苦沒有痛,這才是人道的死法。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心累

心累得沒法說什麼好話,經常負能量滿身。

父親大概是淋巴癌,只是不知道第幾期,還在做檢查。

本來老人癡呆的父親已經不容易相處,往後加上癌症治療,想必身體會更不舒服,脾氣更壞。。。

家裡各人的情緒也到了臨界點,好像一個壓力煲一樣,隨時爆炸。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惡性循環

父親又再入院,這是一個月以內第三次。

第一次是因為胸膛生了淋巴瘤,需要割除組織去化驗。第二次是手術回家後因為血壓過低而暈倒,送去急症室檢查。第三次,是因為父親不聽話,經常去搞自己的傷口,堅持要自己洗澡,但又不懂得避開傷口,結果弄濕,傷口發炎大量出血,所以送去醫院。

去到醫院,醫院因為怕老人家站不穩亂動,一定是綁在床上。這當然是辛苦啦,但是不把他雙手綁著,他又會自己搞自己的傷口,又或者隨意下床亂走,那可以怎樣辦呢?

本來我是想等父親的傷口差不多埋口,才把他接出院,但是母親不忍心把父親留在醫院,所以還是早早把他接回家。

我覺得回到家中,又會開始一連串惡性循環。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面貌


這個舞蹈表演分為六幕,分別是:

1. Habito
2. With all of you....
3. Appearances
4. Recurrent Lies
5. Shall we argues?
6. Too much loneliness

光看文字,好像是一套有起承轉合的戲劇,但看表演的時候卻像零散的六組舞蹈,看不出之間的連結和關係。

這台舞蹈表演,似乎是比較著重在表達情感矛盾或人性的衝突,所以一般想像之中看 flamenco 會看到的華麗衣飾就欠奉了。其中跳 Habito 時, 男舞蹈員赤裸上身,露出線條美好的軀體,倒有種街頭舞蹈隨性而起的感覺。

及後,跳Appearances 時,眾舞蹈員帶著面罩,加上舞台上陰暗的氣氛,朋友即時聯想起 Phantom of the Opera。法國著名歌劇搭上西班牙舞蹈,其實都幾有趣的。
 

驚險失魂事件

和朋友相約看《面貌》,我的心一直在想是香港大會堂,怎料原來是在文化中心!

開場時間是7:45PM, 我差不多7:35PM 到了香港站,朋友打電話來,才知道原來自己弄錯了地點。

從香港站飛奔去中環站,然後坐地鐵到尖沙咀,再飛奔到文化中心,7:50到達,遲了5分鐘。

時間預得太緊,出錯時想救都來不及。到入場後,心隨著舞蹈忐忑,因為遲到,所以要連累朋友陪我在後排站幾分鐘,待舞蹈員完成一節舞蹈表演,才能入座。

到順利入座後,魂魄才陸續歸位。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丟與不丟之間

今日看到一篇新聞,內容是這樣的: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每年註銷圖書館資料數量數以十萬計,卻一律當廢紙方式處理,公眾批評浪費。

今年借閱圖書的人大減,而圖書館的採購卻按年上升,那麼多的新書上架,想必要把舊的淘汰,才能騰空位置擺放吧。

『申訴專員劉燕卿表示,圖書館資源全部涉及公帑,理應物盡其用,又說圖書館資料蘊藏知識,即使已破損或過時,價值遠比廢紙高,以廢物方式處理可惜。』

但是老舊的圖書,如果不以廢紙方式處理,可以怎樣處理呢?

『康文署早年只是記錄註銷館藏清單,但無寫明原因,包括是否涉及殘舊/破損或過時,直至申訴專員公署介入調查,康文署於2015年年中才實施新指引要求記錄註銷原因,惟2015年之前的館藏註銷原因已無從稽考。加上新指引未有分析被註銷的資料屬哪類資料居多、使用年期多久、不同地區的圖書館的註銷情況有何異同等,公署認為康文署應分析有關數據並由負責採購和註銷工作的部門合力分析結果,檢討增購館藏的數目和種類。』

要丟舊的資料,騰空位置來擺放新的,但是卻要寫一大堆理由、報告、結果會怎樣?前線執行的人索性不丟,再也不會購買新書。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納稅人的錢是省了,但是這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毅行者

雖然已經走過兩次,但是我覺得今年的毅行者來得比以往困難。

首先是自己嘗試組隊,失敗了。主要是前期自己的心不定,信心不夠,沒有拿捏好要操練的節奏和整隊人的腳程,最後不但隊友不太想練習,連當初發起去行毅行的自己也經常沒有完成當天定下操練的目標。

後來跟 Karen 操,Karen 講毅行,最重要的是堅持,是四個人一起去完成目標。我們體能不夠的要加操,不要連累隊友。體能好的,要經常幫忙其他隊友,細心留意他們的狀況。

這對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跟著 Karen 操練,節奏不快,但是有種踏實的感覺。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AI 寫的詩

經過6千分鐘,1萬次的迭代學習,師承1920年以來的519位中國現代詩人,包括胡適、李金髮、林徽因、徐志摩、聞一多、余光中、北島、顧城、舒婷、海子、汪國真等。人工智能可以寫出這樣的詩:
○小冰
河水上滑過一對對盾牌和長矛
她不再相信這是人們的天堂
眼看著太陽落了下去
這時候不必再有愛的詩句
全世界就在那裡
早已拉下了離別的帷幕
生命的顏色
你雙頰上的道理
是人們的愛情
撒向天空的一個星
變幻出生命的顏色
我跟著人們跳躍的心
太陽也不必再為我遲疑
記錄著生命的憑證
像飛在天空沒有羈絆的雲
冰雪后的水
那霜雪鋪展出的道路
是你的聲音啊
雪花中的一點顏色
是開啟我生命的象徵
我的心兒像冰雪后的水
一滴一滴翻到最後
給我生命的上帝
把它吹到縹緲的長空
大家覺得怎樣?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一則聖經故事

有一個聖經故事,大抵是這樣的:

上帝按照各人的才能,把5000元交給A, 3000元交給B,1000元交給C。

A 善用錢財,運籌帷幄,把5000元投資在某市場,賺多了5000元。上帝回來,大大誇贊了他。

B 雖然沒有A 聰明,但是透過努力,把上帝交給他的3000元妥善利用,也賺回3000元,上帝回來後,也大力的誇讚他。

C 因為膽小怕事,害怕失去上帝的1000元, 結果把錢幣埋在地下,上帝回來,他原封不動還給上帝,上帝怒罵他,說他是懶惰的僕人。

有人覺得上帝對C 的做法是對的,但是我不認同。C 最起碼沒有把上帝的1000元搞丟或偷走。

又或者故事再說下去,有D、E、F 以下的情況:

D 偷掉上帝的錢離開。

E 很努力,本來也好像A一樣,把本金翻了一倍,但後來買了雷曼債劵, 虧損清光。

F 很聰明很努力,用上帝給予的錢做抵押,再向銀行借多100%, 投資工業,雖然付出了100% 的努力才智,但是結果不但把上帝的錢虧清光,而且還有一筆負債要上帝替他償還。

那麼上帝對C的態度已經如此嚴酷,那麼對D、E、F 又會怎樣呢?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思。裂


當初這套電影上畫的時候,都曾經考慮入戲院看,但後來不了了之。

想不到因緣際會,在飛機上可以專心地看完整套電影。

男主角有23個分身人格,人格的形成跟小時候的遭遇有關。本來男主角每個人格各有天賦,能夠展現非一般人的能力,就等於23人形成的團體力量,只要能融合,就有非凡成就。

這23個人由光明面的Barry控制,但因為一些意外,卻誘發了其他黑暗人格的個體 take over ,『他們』拐帶了3名少女,供應給正在蘊成型的第24個『人獸』合一的人格作為食物。

男主角能夠飾演那麼種不同人格,演技沒有話說,非常出色。而女主角方面相對比較普通。


打死不離三父女


印度是一個貧富懸殊嚴重的國家,而且對女性有很大的歧視,不少講述強姦女性或者孽待女生的新聞時有聽聞。

所以這套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女生用自己的努力會換取不一樣的人生,有一點印度女性平權的意味,很有意思。

至於男主角,增肥幾十磅去演老人,再慢慢減磅演年輕時代的冠軍摔跤手,跟《激戰》裡的張家輝一樣,殊不簡單。
 
雖然電影很好看,但我看完卻很失落。受傷後,我很一直希望找回對做事的專注和熱情,卻一直不太成功。經常處於懷疑自己及別人的煎熬當中,覺得再沉淪在恐懼裡面沒有好處,但又不能自拔。

最折磨自己的永遠是自己的心魔。

星星夢裡人



看完很感慨,男女主角雖然各自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卻因為大家的步調不一而最終無法走在一起。

The Big Bang Theory


《The Big Bang Theory》去到第十季,主角們彼此都是好朋友,無論怎樣吵怎樣鬧,最後都會大和解 。

裡面最怪的怪咖是 Sheldon Lee Cooper, 生活上非常無能,而且徹底自我中心。他一方面數理能力很強,喜歡炫耀自己的智商,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符合一些規則(無論是否合理),但另一方面他卻無法理解社交幽默語言及別人真正的意圖,所以經常產生一些社交障礙。 我覺得他是整個劇的最佳笑位,雖然他有各種麻煩及缺點,但他的朋友都仍然在他的身邊。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新工作

之前在家裡停了一段日子,好像連腦袋都停止運作,日日hea 無所事事,覺得很辛苦。現在返回工作崗位,上司下屬同事都很友好,而且工作輕鬆,不會有很大壓力,覺得很開心。

又可以回到有時間寫寫BLOG的生活了。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中年斷捨離


《斷、捨、離》這個概念源自於日本,後來擴散至台灣、香港。

《斷、捨、離》不是普通的收納技巧,有時經過MUJI,會看到這本書與其他介紹收納的書放在一起,但其實它代表的是一種人生觀。可能經過《斷、捨、離》之後,發現剩下的物件很少,甚至連收納工具都不必需要而可以丟掉。

人生隨時間和際遇等因素不停經歷變化,我們在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東西都不同。要勇敢的活在當下,就要對於以前沒有用的人、事、物等關係一一割捨。

人會囤積物件,有許多原因,有些是因為恐懼,需要被物件包圍的安全感;有些是因為物件背後代表的許多情感,對這千絲萬的關係割捨不下。

並不是因為我們真正需要這些物件。
 
作者《山下英子》以她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斷囤積物件而非選取對我們人生真正需要的物件,最後都是對我們不利的。每次看到物件的時候,我們都會被其牽引情緒,把自己鎖在過去,生出許多妄念,這些妄念全部統統都阻礙我們自身成長。 

只有在捨棄不必要的東西之後,我們才能培養專注力和靈敏度,把心力和思想集中到對自己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以自己的家庭,尤其是與父親的關係為例,說出當家長心目中『乖孩子』內心的憤怒、矛盾、衝突,以致長大後變成精神官能症的問題。

患有精神官能症的小孩子,因為長期抑壓著自己真實的感情,迎合大人的期望,視乎外在行為及思想問題,結果可能分別有幾種情況: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等。

關於人生的課題,可以先從原生家庭裡面找答案。人的思想形成,是因為成長背景的各種因緣際會所造成。當意識到這一點,可以想到自己固有的想法,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這樣就會有調節的空間。

了解原生家庭的各種問題對自己的影響之後,就可以著手一一去解決。例如,作者意識到自己原來是一個極端 『乖』的孩子,可以慢慢調節成 『乖中帶點壞』,那麼就最理想。

如果猛烈地朝另外一個極端走,成為完全的『壞孩子』,j大概是一個不妙的策略吧!相信有人可以寫十本『人生的悲劇從當個壞孩子開始』。然而,這樣的書出版了也不會有讀者,阿媽是女人的道理有可讀性嗎?

說來說去,還是中國人所講究的『中庸之道』和『過猶不及』才是真理。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興趣班

PR Writing 的課程完結了。 

這個課程主要不是練習 writing, 因為練習的機會很少。上課只是聽老師講要訣、重點之類,其實也記不了那麼多,好玩之處是老師有很多人生經驗的分享,不少私人的故事很好笑的。 

老師談到 PR Writing 是有框架的,只能夠沿著既定的路線走,PR不是作家,不能突出框框往外走。 

這不是跟會計有異曲同工之妙嗎?會計也是有一堆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mpliance standards 的框架。

早前幫人解決 ERP 的問題, 研究 system,找出倒 data 的捷徑倒是十分有趣好玩,這牽涉數學、推理、excel functions 運用等知識,能夠短時間內(2個月)成功解決別人3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使報酬不多,但是很快樂。

不過,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你行前10步,總是有些行5步的想把你拖垮、或者想盡辦法讓你寸步難行。比毅行者更複雜,當中牽涉千絲萬的利益關係,再加上不同步伐的人要合作無間,4人8腿一條心不容易哦!

老師說 PR is a communication science,這方面確實是很弱。 每次上課總是在想,今年的幾個新的嘗試都失敗了,原因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究竟再這樣走下去,是越走越遠離理想,還是能夠從中學習到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