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飆速宅男



最近跟老公在追看這套動漫,裡面的主角小野田坂道最喜歡爬坡,無論多陡的坡,也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哼著歌以高轉速騎上去。由於我也喜歡爬坡,爬坡相對比起平地的表現好很多,所以一看就馬上很有投入感。

裡面的幾個主角和他們的對手,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每次的競賽,勝利和失敗者都是零點幾秒之差衝過終點線。 大家對施於自己身體上的地獄式鍛煉,全部都是基本功夫,即使是天才型的選手,還是沒有一刻鬆懈和偷懶。但是有什麼因素決定了這零點幾秒的差距呢? 

首先是個人方面面對逆境時候的心理質素,在自己落後他人時被人嘲笑和羞辱是必需特破的心理障礙,有隊友對自己溫情鼓勵是 bonus,但是世人沒有責任要對你好,弱肉強食,汰弱留強是自然定律。而且就像大學時代象棋比賽中,不斷羞辱對手,打亂對手的思路是一種策略。作為處於劣勢的一方,除了冷靜面對、耐心等待時機、繼續用堅決無比的意志向前邁進之外,沒有其他辦法。拼盡全力,即使失敗了,從失敗之中學習,檢討不足,令自己進一步變強是通往下次成功的必經過程。

另外是團隊的力量。在耐力比賽團隊裡面的每個成員為了共同目標拼命付出,要創造出這樣的環境需要很高的智慧。在最強的隊伍裡面每個成員都很強,而且有絕不認輸的個性。如何讓他們每個都能彼此合作,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令團隊獲勝,這是需要高度的技巧。除了能力之外,隊員的性格也關鍵。主角小野田坂道明明爬坡很強,但他自己不知道,而且人還有點傻乎的。就是這種親和力,令另外兩位爭強好勝的隊友能夠進入良性競爭,彼此合作和進步。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運氣。做足了部署,使用各種策略,擁有超強陣容的團隊,這一切都只不過是爭取勝利的基本門檻。外在環境有太多不可測的因素,例如就在衝終點線前幾百米,突然有一陣強風吹倒了路邊的雪糕筒,每個衝終點的選手都是以生命作賽,如何跨越這些突然倒過來的雪糕筒,就是成敗的關鍵。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埋炸彈

有日吃飯,聽到坐對面一位年輕的小伙子,二十出頭,跟朋友訴說公司的內部炸彈。

他是負責採購那個環節,財務管理由公司的老闆負責,因為之前老闆落下指令,說不能多買材料,下屬們便按指令嚴格執行。但其實那些材料經過加工程序會有損耗,稍有經驗或常識的人都知道,但是沒有人提出。結果,原材料不夠用,要臨時訂購少量單去補鑊,因為材料是從外國採購,輾轉運去越南加工,製成成品之後出口,這樣一搞,不但客戶方面交貨脫期,而且訂購少量材料的成本遠高於一開始就訂足夠材料。

事後,老闆大罵為什麼沒有人提醒他,把所有部門的人都痛罵一遍,質問所有人為什麼一開始不去多訂5%?

年輕的小伙子還有很多故事分享,他說預計有幾個炸彈下個月就會爆炸。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Let go


作為九型人格裡面的8號仔,我知自己有喜歡把意願強加於人的性格缺陷。 

這種力量,如果用在好的方面,是很好的統帥,軍令一發,眾人跟隨,做事迅速利落。但是一旦決定錯誤,也是一種災難。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即使百分百對,但不是每個人都接受。比如說遇到另一個8仔而碰巧他持相反意見,哈哈哈哈,說是棋逢敵手,刀光劍影也不為過。

所以,我開始學習點到即止,了解清楚對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後,發現不一樣的話,隨緣而去。

正如馬雲說過,"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改變自己的人,改變別人的事情,少做."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PAD


雖然買了 PAD 一段時間,但是除了用來看網台節目和、電影、電視劇以外,很少用來作文書用途,因為始終用PAD打字不太習慣,覺得沒有以前用 DESKTOP 和 NOTEBOOK 方便,所以變相以前會在家寫POST的習慣也沒有了。

起初,我以為這是PAD 的局限性,但原來換了一個好用的KEYBOARD 和 MOUSE這些周邊的工具,整體感覺不一樣了,現在覺得PAD 在加上新配置的無線 KEYBOARD 和MOUSE,簡直就像可以靈活調校的分體式NOTEBOOK一樣嘛,而且比用傳統的NOTEBOOK更省地方和更美觀。

另外,PAD 兩邊外掛了老公用剪開的包裝盒特製的“聲音集中器”,令兩邊喇叭發出的聲音集中到中間去,真的很有創意哦,哈哈哈!

Think Like An Artist


每個人都是一位藝術家,以自己人生作為一幅畫布,你想如何演繹,全憑自己。

作者用很多故事帶出以下作為藝術家的十項準則,這好比聖經十誡,要謹記:
1. Artists Are Enterprising
2. Artists Don't Fail ("I proceed by trial and error." by Bridget Riley)
3. Artists Are Seriously Curious
4. Artists Steal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
5. Artists Are Sceptics
6. Artists Think Big Picture and Fine Details
7. Artists Have a Point of View
8. Artists Are Brave
9. Artists Pause for Thought
10. All Schools Should Be Art Schools
      (Art school teaches you how to think Not what to think)

早幾天跟朋友吃飯,當時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睿智的朋友已經把這本書的結論講了出來。作者說不久的世界即將會是人人都是freelancer 的時代。科技已經可以把人直接連結起來。例如,某些顧問工作可以直接透過特定的apps找到專家,不需要再有龐大的組織機構去統籌。又例如, Ulber的出現,打破了的士行業的壟斷。固有員工穩穩陣陣打份工的思維需要改變,你親自銷售自己的產品/知識/勞動力,需要承擔當『老闆』的風險,而社會的 middle man 會由以前傳統的組織機構變成科技公司。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The Intern


年輕的創業家 Jules有理想、有幹勁、有熱情。公司在她一手策劃下在18個月內業務高速增長,但是問題隨之而來。雖然 Jules 不睡不吃不喝,但是也無法處理眾多人事,於是公司出現很多決策延誤、出錯;Jules 的老公辭職待在家中,本來是想支持老婆的事業,卻因為夫妻太少時間相處而出軌。

就在 Jules 表面上一片風光但實際生活一片凌亂之際,出現了老練的 Ben。Ben 退休之前也是公司的高層, 他工作的公司就是 Jules現在公司所在。這可以算是他們一老一少的因緣。Ben 很欣賞Jules的活力和體諒她的辛苦,也可能從 Jules的身上,看到年輕時候自己的影子。Ben自己本身也是一位不斷求進步,對自己有要求的人,70歲之齡還會嘗試學facebook ,實是難能可貴。

“Intern” 象徵年輕,隨時吸收新事物。人年紀越大,越難突破自己去求新求變。 但同時“experience ,never get olds” 象徵著一些永恆不變的人生道理。這兩者結合,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Empire


無意中發現這套電視劇集,哇,非常精彩。

說的是音樂皇國裡面的家族情仇。除了音樂非常好聽之外,人性的刻畫亦非常到肉。

其中一首我特別喜歡的是這首 《Conqueror》



音樂感動世界,that's what the musicians do.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分享價值觀

想跟大陸的員工分享一些價值觀,卻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

就是我在 youtube 看到的片段,很好,但是大陸員工如果不翻牆,就無法看到影片。我需要找software 把youtube 片段download, 然後再轉發出去,這樣就有點麻煩。

所以,暫時我還是用截圖的方法,這樣比較快些。

又,要在大陸分享大陸成功企業家馬雲的演講要那麼大費周章,這是什麼世界?!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Quote from the Theaster Gates


Quote from the Theaster Gates (born August 28, 1973) who is an American Social Practice installation artist:

"We have to make labour more skilled and more sensitive, we have go to bring that back. We have to bring dignity back to labour. We have to assume that the entire world will not be a tech-invested world. A skilled hand will create new sectors of opportunity. Because the tech dude doesn't know how to change his plumbing anymore-it's true. I don't think there's a dignity issue in behing a plumber. When I watch these guys solder copper I realize that they are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I am, keeping water out of places you don't want it is a big deal. It's about a man's usefulness."

So true about it.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Steve Jobs

 

用KINDLE看了 Steve Jobs 的生平,年輕時代的他,真的是徹頭徹尾的瘋子。

不洗澡、不穿鞋子,長髮披面,身上有古怪的味道,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Steve Jobs 的性格極端偏執,而且喜歡操控別人。他執意要他養父母供他上一所費用難以負擔的大學,他養父母勉強讓他去了後,他發現讀的課程沒有興趣,就乾脆不念,只上自己喜歡的課堂。要養育一個天才,也真是不易。

年輕時代抽大麻、搞大女朋友的肚子,這等事情自然也幹了。

天才跟瘋子思想其實沒差,只是當天才有 output 後,世人會替他尋找各種籍口而原諒他。

後來,Steve Jobs 被趕離了自己一手創辦的 APPLE, 這件事情為他帶來了反省。這也是造就了6年後,他回歸APPLE,成功帶領 APPLE 走出困境的 Steve Jobs。

Steve Jobs 除了帶來科技的革命,他的人生座右銘:『Stay Hungry,Stay Foolish』也是很值得學習。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高山環台

本來是沒有想過去報名這個團,因為5月份騎車雙進武嶺之後,就一心一意打算練習走100KM山路的毅行者。但是,每天做核心肌肉訓練再加每個星期天用8-10小時操山,卻遇到了瓶頸。

看完電影《破風》,想起高原訓練,剛巧見到山海戀的這個博士級單車團,就毅然去報名了。報名離開團只有兩三個星期時間而已。

全程9天。第一二天是試騎單車及調節身體去適應單車。說到底5月後,都沒有騎過車,而且車子的座椅角度不太對勁,有點不習慣。但是,這方面很快就克服了。

開初左小腿有點發麻,我大力地打鬆了它,以往一樣,雖然瘀黑了巴掌那麼大片,好像很可怕的樣子,但是捶鬆了肌肉就不會酸,腿才會更有力量。

到了第三天,正式的訓練開始了。我們騎梅山36灣,感覺還好啦,難度不高。在騎乘的過程之中,我一直尋找和我步調差不多但比我強一點的伙伴,希望催谷自己再做好一點,最終能跟上他們。後來我發現自己跟明郁大哥和清泉大哥的步調最接近,所以就一直緊緊地跟在他們後面。他們被我帶來的音樂播放器在後頭狂炸了9天,要跟他們說聲對不起啦!

第四日上阿里山,我遇到第一次撞牆情況,就是騎到一半,氣溫轉冷,體溫下降,然後覺得很餓,雙腿乏力,即使放到最輕的齒比,都覺得好像騎不下去似的。但是,後來我在公路停下來吃了兩塊餅乾,咬一咬牙,又騎了上去。

第五日阿里山騎去日月潭,是克服我心理障礙的一天。因為以前炒過車,所以我一直都害怕下坡。其實下坡的技術在以前環台時,我曾經故意把自己的車子放在最後,跟鐵馬家庭的寶哥學過了幾個山頭的下坡路,只是信心還是有些不足。經歷了一整日的下坡路,不停的練習再練習,我大致掌握了控制技巧,就算遇到180度的髮夾灣,都已經不再害怕了。

第六日日月潭至霧社,這天上武界前有一段1:16強度長斜坡。我離遠望到支援車停泊的地方,但是要一踏一步地踩上去還是覺得非常遙不可及。齒輪比一早已經調節到最輕腳,但還是覺得好像是最重腳。我隱約聽到有人喊加油,但這也有可能是我的幻聽。我大力深呼吸,然後看著地下的白線騎,感覺好像天荒地老也沒有騎完,但最終還是騎了上去。

第七日上武嶺,平日騎第一的阿達繼續是第一名,以身體狀況來說,他拋離其他隊友一段距離。 最接近他體能的于生在兩千多米高時覺得很困,可能是有些高山症了。我的狀況還挺好的,所以想試試能否衝上第二。結果,在三千多米高,已經見到『武嶺』牌子的地方,再遇到一次撞牆。明明只是緩坡,怎樣騎也好像騎不動,然後給清泉大哥從後面趕上了。所以騎車就是這樣神奇,體能什麼時候會用盡真的很難說。

第八日梨山至英仕最舒服,一直是下坡,沒有什麼用過力。而且落到二千多米高的地方,就再沒有高山上的不適。騎平路我一直不快,原因是以往我當感受到自己的心肺跳動一去到某個點,就會自然收慢,但有時就是要把自己推上臨界點,才有可能突破,所以臨到去飯店的10KM直路,索性放開腳,鮮有地拋離了騎第二的于生。

第九日英仕返回板橋。經歷了前8天的鍛煉,肌力和心肺都訓練出來了,連痛了幾天的屁股也再沒有痛的感覺,所以騎起上來還蠻騎鬆的。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默默向上游

70-80 年代的金曲是很值得一聽再聽。
 

Inside Out

與老公去看了這套電影,老公說沒有黃洋達在《笑死朕》講得那麼好。

不過我就認為雖然未入戲院之前,差不多整條橋段都知道,但是這套電影還是值得一看。正如黃洋達所講, 這套電影用很淺白的手法,解釋了很深奧的事情。有些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窮其一生,也是在研究一個課題,就是:人的思想、性格是怎樣形成。

電影裡面描述從小孩到成熟的成年人,情緒不再是簡單的control panel 上的單一鍵盤所能夠代表,經歷了一些事情後,control panel 上的鍵盤就會變得複雜。

幾個強烈情緒的代表人物,Joy ,Sadness ,Anger,Disgust and Fear 互相合作,每個情緒都有其功用。 起初,我也代入了 Joy的角度去看事情,Sadness 究竟有什麼用處呢?人究竟為什麼需要Sadness 呢? 從這套電影給予我啟發及答案。

By the way, this song is impressive to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0Xrh6KBhE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我的第一部Kindle


跟毅行者隊友聊天,談起喜歡看些什麼書,聊得興奮,隊友因為換新Kindle,竟然索性把舊的送給我。

本來幾年前G公子就已經勸我去買一部Kindle,但是我諸多推搪,就好像當年差不多很多人都已經用智能電話,我還不打算去買,結果某年把心一橫,到差不多出 Iphone5了,我才買Iphone4。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對新科技慢熱。 

這部Kindle一上手,就十分喜愛。朋友幫我儲存了 《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 How To Be Insanely Great in Front of Any Audience》,立刻使用來看,真的很棒。Kindle的尺寸剛好,而且不重,更難得的是它剛巧是我很喜歡的顏色。

大學那事兒




跟朋友懷緬大學讀書時代幹過的瘋狂事, 真是有趣不已。大學讀書很悶,考試又壓力大,很緊張。要舒緩壓力的方法超奇特,就是:


看三級片

為什麼不是四級而只是三級?因為四仔太入肉,沒有什麼故事性,大概是男生有需要打手槍才用的吧。一般三級片都是有故事性的,而且有些是十分搞笑。例如徐錦江以前拍的那些,跟看周星馳的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每每臨到考試前夕,不一定是通宵達旦的溫書,有時候讀到甘上下,就會拿套三級片看看,放鬆一下。

然而,我其中一位知己好友,也是7年前在這裡寫BLOG,說找不著人去看《金瓶梅》認識的。她是名畫家之女兒,本身也是多才多藝的奇女子,因為相約去看三級片而結緣,世事果然其妙。

說真的,中一時,我已經很欣賞三級片女神葉玉卿,除了拍電影之外,她還唱歌,那時候聽歌還是用cassette 帶, 她的cassette 帶我都有去買呢。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數薄與人生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本數薄,做了什麼,都會清清楚楚地寫在上面。平時沒有人翻出來,不代表沒有發生過。

自己種下了什麼因,自然會得出什麼果,時機一到,該找數的時候自然要找數。怨不得天、怨不得地、怨不得人。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破風


本來以為這是一套普通的單車競技電影,怎料太投入,自己墮入了裡面的故事情節不能自拔。

電影裡面兩男一女的主角,無論性情如何,根子裡都是有種不要輸給人看的骨氣。男主角A肌肉的爆炸力很強,有天分,所以很快就得到連續的勝利,但是爬得越急,也是跌得越快。男主角B本來是願意安於本分,但是想在自己喜歡的女生面前表現自己,不輸給A,結果用禁藥取勝。至於女主角,肺病剛癒就馬上操練,她復出後第一場比賽,明明意外受了重傷,還是拾起單車繼續踩,所以別看她柔順,根底裡面的性格就是跟兩位男主角一模一樣。

這三個人,各自爬過自己人生的谷底,有所領悟,然後才能走得更遠。

為什麼看這套電影,我會如此投入呢?因為其實我也是同一類的人。讀書時期 (甚至是直到現在),我一直都有這種爭強好勝之心,無論進入什麼領域,都希望取得成績。大學時代的我,聽從父親勸告,進了興趣不大的會計系,但是就是憑著不服輸的心理,發奮用功地讀,連續幾個sem dean list, 所有科目拿A。但是到了後來,走火入魔,我是連拿A都不滿意,要取A+,但是取得之後,快樂也只是一時。 

到了出來做審計工作,這種狀態一樣持續著,不睡不吃不喝地去完成工作。但是回頭想想,就是這種爭強好勝之心,讓我在短短幾年間逼垮了自己的身體。只是27歲,就把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逼到崩潰的地步。

當時幸好我的保險經紀介紹我去看一名專治其難雜症的中醫。中醫一看到我的狀況,說道:『你這種情況,起碼要喝3-5年藥,如果你沒有耐性,也不必來看我,不要浪費了我的藥。』當時我處在人生的最谷底,我之所以打給我的保險經紀,其實也是打算看看如果病無法醫好的話,父母如何能夠拿到我的人壽保險金。所以一聽到中醫的話,雖然時間看似漫長,但同時也給了我一絲的希望,我就咬緊牙關捱落去吧。

起初喝藥的8個月,一日兩劑,藥灌落肚後有時候會嘔出來,然後再喝下去。因為太多東西要戒口,在外出差我只吃白饅頭。在最困難的8個月捱過了之後,後來的兩年半時間,藥量減到每日一劑,我的生活才算是從拾正軌。

捱過了這一段,我慢慢發展自己的興趣,騎單車、行山。起初也只是想輕輕鬆鬆強身健體,但是搞搞下,踩環島、磨坊200、上武嶺。現在,普通行山已經不能再滿足我,我要行常人不容易做到的100KM毅行者。而且覺得前年做得不夠好,我要從新訓練,挑戰自己。

在訓練的過程之中其實我克服了很多心理的障礙,包括騎車下坡因為斷過手,害怕衝下坡的障礙。行山也是,因為平衡欠佳,所以苦練 core muscle,結果現在明顯有進步。不過話又說回來,明明我做運動的目的是想調劑,但是去到某些時候,我又無意中釋放了自己爭強好勝的心理,而把自己chur 得很盡。

最後這套電影提醒了我:『取,是能力;捨,是境界。』運動如是,人生如是。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Think Like A Freak


一貫作者風格系有趣,從非常角度去看問題。

生活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有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很簡單,但是成年人有固有的價值觀及做事方式,結果簡單的問題往往複雜化而解決唔到。

呢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在最後一章,談論到 quiting。 Quiting 給人的印象是放棄,是失敗。但是就好像一段爛的感情一樣,不果斷地放棄,不可能得到將來更好的一段。 Sunk cost is sunk cost, 不要為了 sunk cost 而放棄 opportunity cost.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人生



『吾十有五,而治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快要到不惑之年了。三十歲時候訂立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到了四十歲希望能夠知所進退。三十歲以前用加法生活,不斷收集資格,財富,情感,名譽等等物質的東西。但是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就要用開始用減法生活,不是心靈真正需要的,要當機立斷去舍棄。

這就是我對自己人生的整體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