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樹大招風



這套是很值得一談的電影。三位成功的賊王,各自因為一些連普通賊都未必會犯上的 silly mistakes, 而永不翻身。 

賊王之所以會成功,能夠屢屢犯案而且越做越大,多年來不被警察所擒,自然有各方面比其他小賊優勝之處。而且他們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犯案經驗多,因此以犯案來講,practice makes perfect, 他們無論思考力、行動力及心理質素,都達到神級的地步。

但是,這套電影想講的不是什麼善惡到頭終有報之類的說教式道德問題,而是作為『人』其實一定有弱點。而越成功的人,就應該更了解自己的弱點。無論以前有多 成功,要保持成功,需要比平常人更小心,更能忍耐常人之不能忍之事。否則, 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就會把成功人士從天堂拉入地獄。

另外,電影描述如何與大陸各級官員疏通關係,會令明白的人會心微笑。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深夜食堂



好少有興趣睇一級片,但是除了電視劇之外,電影版的深夜食堂也沒有讓人失望。一種小店獨有的風格和人情味,很能夠牽動人心。

食堂的老闆話不多,只是用行動代表對他人的關懷,這點很值得學習。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Begin Again


想找找怎樣把音樂連結入故事的例子,無意中找到這套電影看。

Can A Song Save Your Life? 男女主角因為一位偶然機會下唱自己作的歌,而另一位又機緣巧合聽到,結果發現了奮鬥的方向,爬過了各自低谷,人生變得不一樣。

電影本身有點悶,但是歌幾好聽。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身為職業小說家


喜歡村上春樹的小說,不僅僅是因為村上的小說本身有趣或他的文筆撼動內心或者有著共鳴感這麽簡單。

而是,對於村上春樹本身這位作家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世界觀、價值觀都深感認同。

當然,不可能因為看了他的幾本小說,乃至看了他如何描述自己《身為職業小說家》,就覺得對他整體了解得十分透切,人本身就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但是就村上描寫的自己而言,可以說是很好的學習和模仿對象。

村上春樹過著規律的生活,不停鍛煉身體,堅信良好的體魄才能維持腦袋的專注力及增加腦部神經元。(有趣的是,我也曾經讀過相關的科學報導,所以,看到這裡,不期然點起頭來。)村上平常像海綿一樣吸收不同的知識,細心去觀察並洞悉世界。他把精力注入小說,在寫小說的空檔期從事翻譯的工作。村上基本上從出道至今只寫自己認為喜歡及正確的東西,沒有為著要賺更多的金錢而寫不必要的邀稿,亦沒有為著要拿什麼獎項而改變自己的風格。但是,他對於文章的要求很高,不怕麻煩反复修改直至滿意為止。

享受音樂與參加耐力運動是村上春樹從事職業作家三十多年裡面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未來生活的目標。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House of Cards


When talking about abuse of power by the top authority, House of Cards is an excellent demonstration how it can be done.

No one is clean. Trust is impossible. Betrayals are norms.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be smart enough to win. The losers are sacrificed, thrown away and forgotten.

What a brutal world!

Downtown Abbey


People in Downtown Abbey are good in nature. Very few are evils. They may have disputes but usually won't be rude to others. Even some may slip cross words out of tongue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y make immediate apologies afterwards.

The landlord and his family who is rich and powerful, has never abuse their power.

What a wonderful world!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長河落日 (13)


德川家康到了最後『考終命』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人生最大考驗。記得以前看過稻盛和夫的著作,他覺得人生不斷努力工作的,不斷思考,通過各種鍛煉,主要的目的是『把人的靈魂修煉得比出生時好一點。』

到了老年,所有身體機能會衰退,腦袋的功能也會衰敗,這時候人會受到各種不適所折磨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真我』會表露出來。如果年輕時候沒有努力修煉『真我』,到了老年時期,就會顯露出各種的黑暗面。

豐臣秀吉到了老年時候,就通過不了這個考驗,引發不必要的戰爭,以至畢生功績付諸流水,功過相抵。而且,他臨死時暴露了祈求家臣輔助獨生子的私心及脆弱的一面,這樣也為將來豐臣氏滅族的悲劇留下了伏線。

所以,這個考驗到了德川家康的頭上來了,他是怎樣做的呢?

家康看穿其中一位兒子忠輝的性格太爭強好勝,再聯合丈人的勢力,將來有可能會挑戰兄長的統治,成為內亂禍患的源頭。家康認為人若沒有如鐵般的忍耐,便會墮入無間地獄。所謂的無間地獄,皆由任性的人而造成。所以他雖然痛愛忠輝,但卻下定決心,至死都不再見他。另外,為了讓忠輝能夠領會他為了天下太平而要犧牲兒子的意思,他多番派使者去勸忠輝接受被圈禁的命令。這中間稍有差池,忠輝很可能會剖腹自殺或者乾脆真的揭竿而起,不過最後忠輝領悟了父親的意思,願意妥協犧牲,以表孝心。

家康臨死囑託自己的長子秀忠,第一要把財富用於武裝軍備之上,如果國家強大,則外國人斷不敢冒犯。第二要累積米糧,十年豐收一定會有一兩年的荒年。如果好境的時候沒有累積足夠的糧食以賑濟荒年,街頭有餓死的人,就是兒子德行不夠,神佛一定會怪罪。這兩條治理天下的原則,是德川家康最後的遺言。他死時,神色安詳,似佛祖睡去。一代名將,雖死猶生,把教化留給後世。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德川家康 - 大坂風雲 (12)



為什麼有一場必勝的仗,會有人不想打?

為什麼有一場必敗的仗,會有人一定要打?

看《德川家康》的故事,詳細解釋各種處於高位的人物的無奈。德川家康念及生靈塗炭,不想攻打大坂城。諷刺的是,大坂城的最高決策人淀夫人和豐臣秀賴都沒有戰爭的意志,兩軍的領袖都不想打,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戰爭?

因為德川家康和豐臣氏雖然是敵對陣型,但是他們各自內部的家臣、各地的浪人、不同宗教信徒,大家都各有各心思。

年輕的一輩未曾經歷戰爭,不能了解到戰爭的殘酷,對於戰爭存在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想法。有野心的浪人在太平日子沒法建功立業,甚至是維持生計,所以極希望戰爭的發生。他們進入大坂城,加入各軍隊的旗下,就能獲得軍糧。

德川家康,縱然是個人魅力或者實力都舉世無雙,也無法解決這一系列的內外矛盾。至於豐臣氏就更不用說了,淀夫人和豐臣秀賴多年來一直都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決定,被自己的思考所困,乃至越做越錯。

豐臣氏花了10年時間,把大坂城裡面的黃金散盡,興建佛寺,為的就是想杜絕野心家的痴心妄想。沒有錢就不會再有野心家接近挑起戰爭了吧?這可是釜底抽薪,用錢買平安,但是如狼似虎的浪人還是不想錯過機會。

戰爭一觸即發。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王道無敵 (11)



看《德川家康》系列,談男人如何建功立業,也談談女人。有不少出色的女人,之所以能夠撐起半邊天,乃是其本身睿智再加上性格堅韌,處事周到體貼並以利他的角度出發,當男人失敗的時候,能夠坦然淡定地接納包容這一切, 並協助他東山再起。
 
人生長河,總是彎彎曲曲,好事多磨,總不可能永遠勝利。失敗的經驗是下次有機會獲勝的資本。當碰到大問題的時候,如果身邊人能扶上一把,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德川家康的母親於大就是這一號人物。德川家康最終能夠在六十多歲建立日本的太平盛世,於大是功不可沒,她的慈悲造就了家康。年少時,遇到大事,家康總是想,如果是他母親,會如何處理?從母親的眼光看世情,比較容易撇開個人的偏見及被情緒左右,作出合情合理的決定。
 
另外一號人物是豐臣秀吉的正室高台院。秀吉生前的官位是關白,別人號稱高台院為女關白。秀吉是本身就是聰明睿智的人物,卓越的洞見令他從農民出身,爬上高位。但是在大事情發生的時候,他會跟高台院商量。高台院非常清楚秀吉的秉性缺點,別人不敢批評秀吉的地方,也只有高台院能夠順著秀吉的脾氣去批評,讓秀吉反省。高台院沒有兒子,秀吉死後,高台院出家,終身關愛秀吉的獨生子秀賴及天下蒼生百姓。
 
豐臣秀吉的側室淀夫人,獨生子秀賴的母親,卻是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我看來,她雖然表面風光,是大阪城的女主人,但實際上卻是挺悲劇性的。豐臣秀吉63歲離世,秀賴6歲,淀夫人才31歲。淀夫人年輕守寡卻握有實權,再加上好勝心強,處處要爭鋒出頭,這就成了悲劇。
 
淀夫人本身非常聰明,她出生於小谷城,父親淺井長政打敗仗後,她與母親及兩位妹妹一同逃出,被送回織田家照顧。她比同齡的女孩子早熟,很早就已經有自己的主張,在亂世中規劃人生,在與母親及妹妹們逃難的過程中,她可以說是領導者。 淀夫人高貴的血統、好強的品性加上聰明的頭腦,令豐臣秀吉對還是小女孩的的她懷有好感。所以當她長到十幾歲,出落成美貌的少女時,豐臣秀吉就納她為側室。
 
可惜,淀夫人自從生了兒子之後,卻開始平庸,變得與其他側室一樣。把心思放在爭寵之上。第一個兒子豐臣鶴松3歲夭折,對豐臣秀吉及淀夫人的打擊都很巨大。淀夫人除了心痛兒子之外,也害怕自己的地位動搖。
 
秀吉死後,淀夫人年輕守寡不能把持,與權臣私通又寵愛男侍。雖然古代的日本民風似乎比中國開通,寡婦要求慰籍也不算什麼,但這種風評對於處於高位的人,尤其是女人,始終不妙。上梁不正下梁歪,淀夫人的私生活荒淫無道,別人對她親自教育的兒子秀賴,也會覺得難成大器。
 
淀夫人處處抵抗及防備家康,但是這些行為,都是花拳繡腿,除了發洩自己不安的情緒之外,根本毫無用處。大阪城兵力薄弱,民風糜爛,如果激怒家康,他派兵就能一舉消滅之。淀夫人對此也並非不知,所以起初她妄想嫁給家康,後來不成,就開始嫉妒和憤怒,產生種種風波。
 
所以在大阪城裡,表面上淀夫人好像在過奢華氣派的日子,但是她晚不能寐,早上又起不了床。一個本來美貌的貴婦人日夜被自己的心思所折磨,每天起床都為自己的身體容貌衰老而哀嘆,墮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身邊的輔政大臣對著她時而理智,時而瘋狂的脾氣都膽戰心驚,怕自己為大局設想的提議會撞著淀夫人的壞脾氣而被狠狠的駁回。
 
所以淀夫人中晚年在太平時代所過的日子,還不如小時候在戰亂時代顛沛流離的生活。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德川家康 - 幕府將軍 (10)

 
德川家康用武力平定天下後,開始進入太平時代。就好像打擂台一樣,武功第一已經打了出來,之前的失敗者非死則殘,縱眼國內,沒有人能及得上德川氏。
 
沒有仗打,德川家康是如何理解這個新的局面?他怎樣去維持太平盛世呢?
 
他覺得財富、學問和兵刃,是太平盛世的三大支柱。德川家康生活樸素之前多有提及,除此之外,他還像海綿一樣,喜歡吸收新的學問。他決定從自身開始,重新學習和學、漢學、佛教、神道。對於宗教方面,他雖然自己是信仰佛教,但他容許百花齊放,也不介意和其他信仰的外國人交流。
 
關於財富方面的看法,德川氏認為財富乃上天臨時暫借于人,所有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所以,德川家康雖然對自己克己節儉,但是對於其他人,他該花則花,不會吝嗇。其他關係包括:外臣和家臣,他認為若是沒有立地成佛拯救眾生的大志,最終都會背叛他們的主君。『富者因錢財而喪身,達官因高位而致禍,好茶之人為一套茶具而失德,誇武之人因武力而致身敗家災。』就是這個道理。
 
德川家康到了63歲,決定退隱。理由是當年豐臣秀吉是63歲離世,他雖然現在還是壯健,但亦要為自己身後百年做預備,所以他提早把權柄交給已經歷練多年的兒子。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這是歷史長河總結出來的教訓, 如果沒有大智慧,這句話就會應驗。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關原合戰 (9)


豐臣秀吉的部下石田三成在豐臣秀吉死後,發動一場大戰,欲打到德川家康。

三成的機智謀略不在家康之下,他忠於豐臣氏,發動戰爭不是純粹為了個人利益,他也意識到與家康對敵,基本上是必敗無疑,但是他仍然是孤注一擲,把自己整族人的命運,賭在這一場戰役上。

人類會作出各種各樣非理性的決定,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簡單歸結如下:
 
首先,三成一直深信家康是一位狡猾的佞臣,想侵吞天下。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怎樣來的呢?豐臣秀吉與家康曾經一戰,家康小勝。兩家旗鼓相當,所以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決定合作,以免兩敗俱傷,令天下再度陷於群雄混戰之中。秀吉對家康的合作就像兩夫妻結婚一樣,雖然恩愛,但也不免有權力的角力。秀吉有時候對家康的不滿,也有可能私下透露給家臣知道,秀吉本身倒可能發完脾氣和牢騷就沒有什麼。可是久而久之,秀吉的家臣就會對家康猜疑,這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其次,要說說三成的個人性格。他才智過人,所以早年被秀吉提拔到首席智囊之位,因此他不免驕傲,看不起武將。平常亦以強硬的手法壓制別人。三成把大部分豐臣氏的武將們得罪了,有秀吉在,武將們雖然不服三成,但也無可奈何。但秀吉一死,不少武將就和三成當場反面。在武將們的眼中,三成不過是狐惑主公、誇誇其談的謀士,根本沒有實力。
 
再者,三成為人固執。德川家康曾經寬容他,放過他一次。但是在三成眼中,卻曲解了這個善意之舉,認為這是德川家康的謀略,是騙取民心的伎倆。結果,他還是威逼利誘了一些豐臣氏的舊部,發動一場必敗無疑的戰爭。
 
石田三成受制於出身環境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成了一位可悲可憐可恨之人。在歷史的長流裡,這樣的人如恒河沙數,因為人類總是會重複犯錯。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德川家康 - 南征北戰 (8)



人生沒有任何風險大過生兒育女。大部分人就算不是望子成龍,也希望下一代能夠青出於藍。但是人生際遇無常,越是父輩有成就之人,其子女就越難有所成就,這不在於子女是否努力的問題,而是成長環境使然。

豐臣秀吉一介農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驗,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令他一統天下,坐上權力的寶座。秀吉老年得子,失子,再得子,令他患得患失,面臨人生最難題-『考終命』,最終還是淪為一般凡夫俗子。一生梟雄到了臨死之時,還要為六歲的幼子擔憂,留著眼淚把幼子託付給臣下,希望自己死後,家臣能夠輔助幼主。

他六歲的兒子秀賴一直在母親和侍從的呵護下成長,怎會有可能獲得豐臣秀吉的經驗和歷練呢?到了豐臣秀吉一死,失去保護罩,所有的挑戰馬上臨到眼前,根本不可能應付。

秀吉想臨死託孤,但這無疑是懸木求魚,他的一眾家臣猛將,各懷鬼胎,怎可能因為一位將死之人說幾句話而乖乖聽話? 世界從來是打贏了說的算,沒有哭泣能辦成事的道理。把天下交給一位六歲的幼子,就算眾人寫下誓書,也沒有人當一回事。

沒法超脫子承父業的思想,為傲氣一生的豐臣秀吉添上了敗筆。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JANE EYRE


重新回顧經典故事《JANE EYRE》,這次是以舞台劇的方式呈現。
 
值得一贊的是歌曲編得非常好,歌唱家演繹也充滿情感。在對白之中穿插著觸動人心的音樂,效果相得益彰。

JANE EYRE 小時候因為相親去世,寄養在不愛她的舅母家,當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她會本能上反抗。不過隨後她被送到到寄宿學校之後,遇到心地善良的朋友,令她學會了謙卑、反省和忍耐。所以她除了獨立自主和反叛的個性之外,又多了一份對人的體諒和寬容。
 
喜愛及認同 JANE EYRE 價值觀的人,揀男人一定不是高富帥。在她的愛情觀裡面,非愛不嫁,更多的波折只會令她堅定心底裡面的渴望。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德川家康 - 南征北戰 (7)


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就開始向外擴展勢力。當時日本國內混戰已久,老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太平日子,商業活動恢復。根本沒有人想再打仗。
 
不過秀吉不是這樣想,他覺得日本的版圖不足以封賞有功的將領。而且他的一生除了與德川家康一戰之中,稍遇挫折之外,從未戰敗。到了晚年,秀吉人生經歷了至親的人的生死難關,更加令他一意孤行要打大明國。
 
秀吉老年得子,對小兒子寵愛得不得了。但是過了幾年,小兒子病死了,他從天堂跌落地獄。另外他的母親不久也病故。對於久戰沙場的秀吉來說,每日都面對死亡,但是最親最愛的人死亡,對他內心的打擊是無可複加的。他唯有靠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 - 打仗,去令自己有事可做。   
 
如此看來,德川家康大義滅親,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確實具備不是常人能超越的心性。凡是做常人做不到的,才能成為令人佩服的大將。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什麼是 zine?



今期《讀好書》專題是關於手造書—zine。因為zine是少眾創作,所以megazine除去mega,成為zine.

《讀好書》內附 zine制作法,試玩完,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德川家康 - 雙雄罷兵(6)



由於秀吉和家康勢均力敵,縱然各不相讓,但是也沒有向對方開戰。
 
他們倆都希望保持太平盛世,但是同時也不願意臣服於他人,所以暫時的天下太平,只是因為雙方的實力平衡,否則,任何一方獨大,都會因為權力的問題,而吞併他人。
 
而且身處不吞併他人就會被人吞併的局面,永遠只守不攻,卻不可能。就算作主公的願意,家臣也不會善罷甘休。
 
家康已經一步一步獲得權力,統治的領地也進一步擴大。但是,他仍然保持著節儉的家風。這從他用膳就知一二。家康每餐飯不吃白米飯,只吃粗麥飯,一碗清湯,兩碟小菜,非常簡樸。他告訴身邊的人,每當他心累或內心猶疑之際,就會想起珍饈百味。但是他不容許自己心累,縱使肉體會漸漸走向衰敗,但是心境卻需要永遠保持年輕。別人的幫助他會永遠記住,自己的努力也不容忽略.
 
他教導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他認為做一位大將,當臣子寅時四刻起床的話,他就需要寅時起床,無論衣吃住行,都要比家臣儉樸。功夫要練得比家臣好;學問要比家臣高;心胸要比家臣廣闊,這樣家臣們才會真心佩服,才會盡忠。
 
這種身體力行,知易行難,不是機智謀略可比,所以世間的成功領袖實在不多。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龍爭虎鬥 (5)


今日大年初一,先祝大家龍馬精神,身體健康!
 
拜年期間的空檔,仍然是看我的書,寫我的BLOG。
 
織田信長死後,他的第一軍師羽柴築前守秀吉打著剿滅逆賊的旗號,以擁護織田三歲的兒子為名義,把整個織田氏收為己用。
 
日本已經亂戰多年,人民都想和平,如果有一位眾望所歸的人能夠結束戰爭,治理天下,無論是誰,在人民的角度來說,就是好事。
 
有許多將軍、大名在征戰多年的經驗裡,大概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屬於那個位置,是否能夠平天下呢?大概心裡面都有個底。
 
大家本來和秀吉一樣,都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而且秀吉還是出身寒微,讓貴族看不起的浪人,但是透過秀吉的巧舌,慢慢都成了秀吉的家臣。不戰而勝,才是最高境界。
 
當中當然有不服者,但勢孤力弱,而且光是想殺死秀吉,而沒有平定天下的器量,很快就被剿滅。
 
秀吉不但能文能武,而且逢戰必勝,但是,他卻遇到生命中的剋星: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唯一一位不願臣服秀吉而又有與之互相抗衡的人。
 
秀吉機智,家康沉穩,兩人都有非凡控制情緒的能力。無論對手如何挑撥、遇到戰敗、或者家臣犯錯,面對任何問題,他們內心如何憤怒都好,也能夠馬上冷靜下來,不會因為情緒而左右對戰事的判斷,也不會因為無端猜忌家臣而殺死對自己盡忠之人。
 
所以,這兩個人,龍爭虎鬥,棋逢敵手,不相上下。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德川家康 - 兵變本能寺 (4)

 

織田信長的沒落的過程,讀起上來真的令我很震驚。
 
織田信長自幼我行我素之餘,亦有驚人的知人能力,能夠穿透人心。他父親在他18歲時候病死,外部每天都正在打仗,內部家臣不服,內憂外患之下,他三年間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到了四十幾歲,遠交近攻,把織田氏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強大狀態。
 
然而,他的沒落和死亡,說起上來,只是在長勝之後一時輕狂,沒有跟一個忠心耿耿,跟著他二十多年的老臣好好溝通而已。
 
織田信長委派老臣光秀按排款待親家德川家康,因為是老臣,織田以為光秀十分了解他的心意,所有細節都會『合他的心意』。但結果,這次光秀就是摸不透織田究竟想用何種規格去招待,引致信長的數次責罵。
 
本來信長責罵也沒有什麼,但是因為光秀跟著信長二十多年來,看到無數戰役,而且見到信長是如何殘酷的對待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所以他漸漸想到如果不先下手為強,把信長殺了,他便會隨時勒令要自己剖腹自盡,一家妻兒亦會賠葬,所以逼於無奈就『兵變本能寺』,把當時聲望最高,武力最強,差不多已經穩住天下的織田信長給殺了。
 
本來差不多能夠終止戰亂時代的日本,又再次陷入戰亂邊緣。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德川家康 - 天下布武 (3)

 
德川家康心胸廣大,即使家臣偶然被邪教迷惑而反他,他亦能寬恕,所以家臣們都誓死效忠。往後,無論家康戰勝戰敗,都與家康站在同一陣線。
 
但是,他的妻子築山殿卻對家康不滿。
 
築山殿是金川氏的親戚,家康曾經是金川氏的人質,當年他們倆被撮合為夫妻,是政治婚姻。起初築山殿因為自己年少放蕩,婚前與金川氏的少主私通,而感覺對不起家康而懊悔。她結婚之時,也暗暗發誓會對家康一心一意。
 
但是築山殿始終驕縱慣了,而且因為自己不貞不潔而失去信心,所以疑心過重,經常都透過各種試探來肯定家康對她的愛。家康起初也同情和憐憫築山殿,處處對她忍讓,但是這樣相處,是一種惡性循環。家康每天都在戰爭當中,生死搏鬥,根本無暇再理會身居內廷的築山殿。後來金川氏滅亡,築山殿賴以驕傲的的娘家靠山沒有了,她就因為恐懼和嫉妒而使自己的性情變得瘋狂。
 
雖然家族外部相當團結,打仗且戰且勝,即使敗下陣來也沒有傷到元氣,但是家族內部的矛盾卻差點令德川家康敗下陣來。
 
築山殿因為自己的妄想和妒忌心,私通與家康的對陣的武田氏,差點要了家康的命。
 
德川家康和築山殿的分裂,最初只是性情不合和各種環境因素使然,但是他們夫妻不和,卻決定了身邊的家臣和武將士兵的生死,這些就是現實的無奈。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德川家康 - 崛起三河 (2)


德川家康是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兩歲的時候,母親於大被逼離開岡崎城,後來改嫁敵對派系。家康6歲時候被拐到織田家做人質,8歲時候,今川氏打敗織田氏,家康又被今川奪取,成了今川氏的人質。
 
家康成為兩家之爭,主要是因為兩家都想靠這個手上的孩童,控制著岡崎的松平家族,讓驍勇善戰的松平人甘願為兩家人賣命。
 
松平家族處於織田氏和今川氏兩大家族的夾縫中,不但丟失了家園,幼主又成為了人質,他們在亂世之中捱飢抵餓,為的就是等家康這個孩童長大,帶領家族走出困境,返回岡崎城的家園。
 
所以,德川家康自幼所背負和承受的包袱比他父親松平廣忠更重更多,他是整個松平家族的希望。
 
德川家康,身為弱城之主,又一直寄人籬下,許多事情不能稱心如意,不停需要作出犧牲和割捨的決策。那麼身為當時強者的織田氏又如何呢?
 
織田信長在18歲時候,父親織田信秀病死。信秀在生時,他的威望及武力令家族內部勉強團結,但信秀一死,這團結的力量就馬上瓦解了。因為嫡子信長少年時屢屢有出人意表的荒誕行為,再加上他鄙視世俗的一切禮教,所以信秀身邊的忠臣長老對他毫不不信任,想捧他的弟弟信行成為家族領主。
 
信長外有實力雄厚的今川氏隨時會發動攻擊,內有一眾隨時會倒戈相向的家族成員和老臣,所以雖然表面上他的處境比德川家康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好,但其實也是舉步維艱,處處凶險,隨時因為一個微小的決定錯誤而死無葬身之地。
 
但這兩人,各自用自己的方法,因應自身的性情行為,團結了家族及家臣,使自己實力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