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藝是某市級機關處級幹部,認識她的人,對她的評價都是“能幹”、“女強人”等詞。一手帶大的女兒一直乖巧懂 事,2007年順利從武漢大學畢業。在所有人眼裏,劉美藝無疑都是成功的。但這一切在去年耶誕節前戛然而止。
去年12月24日, 到處是聖誕的喜慶氣氛。
那天中午,劉美藝辦完事特地回了趟家,想陪女兒吃頓飯。11點過進家門時,曉琳才剛起床。劉美藝有點窩火 ——女兒大學畢業後,一直都沒份正式工作,靠在網上做設計為生,生活過得也無規律。飯桌上,她再次勸說曉琳去自己介紹的機關面試,還信誓旦旦保證,只要去 面試就有很大把握能得到這份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
話沒說完,曉琳就一口回絕了,“我說過不會去那些地方一張報紙一杯茶地混日 子,你一定要我去,除非我死。”母女倆的談話不歡而散,下午1時許,劉美藝離開家時,兩人都氣鼓鼓的。
1小時後,剛到單位的劉美 藝接到物管電話,稱女兒出事了。匆匆趕回家,發現女兒躺在樓下,一片血泊,已停止呼吸。
不願意接受母親的安排
女兒以前一直很聽話,家裏經濟條件不錯,啥都不愁,劉美藝怎麼也想不通女兒為啥會跳樓。
楊潔是看著曉琳長大的,她對曉琳的印像是不愛說話,平時很少主動與人交流,但 特別聽話,母親說吃兩碗飯絕不會只吃一碗。在她記憶裏,從小學到大學,不管學習還是生活,曉琳都很少違抗劉美藝的意志。她也想不通,一個如此聽話的乖孩子 為什麼突然會自殺。
幾天后,曉琳電腦裏一篇日記解開了她們的疑惑,卻讓劉美藝陷入更大的痛苦:
“畢業3 年來,媽媽幾乎天天念我,吃飯念,看電視念,睡覺也念……我不就是不願意接受她安排的穩定工作,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嗎?20多年來一直都是按她的喜好在 生活,難道我真的不能有自己的選擇?
我又沒有閒著,為了證明自己在工作,我每天拼命在網上找設計單子,每個月交給媽媽800到 1000元不等的生活費,拼命證明自己,可在她看來,這都沒用。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她念得讓人心煩,現在一看到她回來我就只想躲 進自己房間,好多時候煩得都想一死了之。有時候想,要是哪天真的受不了了,就從這窗子跳下去算了,只是不知道會不會痛……”
一直 以為自己是最愛女兒的,結果自己卻成了害死女兒的兇手——這樣的發現讓劉美藝後悔不迭,難以接受。
擔心這擔心那, 就是沒擔心過她不開心
劉美藝說,自己是經歷過貧困和動蕩的,深知穩定的重要,所以對女兒這也擔心那也擔心,就是沒想到過她是不是開心。現在想 來,所謂自由職業還是穩定工作的好壞,都只是站在自己角度一廂情願的評判,對孩子來說,只要能實現自己價值,能自己養活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當父母的聽一聽
1. 期望本無錯高壓要不得
毫無疑問,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生命的延續,對孩子抱有各種期望。劉東剛說,這本沒有錯,但當這種期望與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現偏差時,家長的心理調節就顯得特 別重要。
2. 要克服從眾心理
“10個指頭不一般齊”,人與人肯定存在差異,在對孩子期望上,父母往往忘記 了這一常理喜歡“隨大流”。父母期望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而不是用他人的行為確立期望。
3. 改變急於求成心理
期望要可望也可及,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績時總以高壓方式層層加碼。如果這個目標並非孩子經過努力所能達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會失去信心。
4. 消除唯我獨尊心理
期望要取得孩子的認同,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應服從家長,孩子的事就應由父母決定,因而常將自己期望強加於孩子。事實上,父母的任何期望只有取得孩子的認同,才能轉化為孩子的實際行動。
做子女遭遇高壓時這樣來調節
1. 轉移調節
轉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必不可少,心緒不佳有煩惱時,最好外出參加一些娛樂活動,換個環境換個想法,新鮮刺激可以使人忘卻不良的情緒。
2. 宣泄調節
在適當的場合,合理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緒,同樣可以起到心理調節的作用。比如大吼(E? 我有时侯会这样做哦!)、運動、砸東西(嘿嘿! 我通常会找些打不烂的东西来砸!) 等都是宣泄的方式,不過要注意宣泄的對象、場合等,不要無端遷怒于他人他物造成不良後果。
3. 交往調節
交往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社會性需要,特別是情感與思想的交流。心情不愉快時,向朋友傾訴,特別是向關係好的異性朋友傾訴,會產生較好的心理調節作用。美國心理學調查研究表明,所有人在向異性傾訴中可以獲得比同性傾訴高得多的解決抑鬱的功效。
去年12月24日, 到處是聖誕的喜慶氣氛。
那天中午,劉美藝辦完事特地回了趟家,想陪女兒吃頓飯。11點過進家門時,曉琳才剛起床。劉美藝有點窩火 ——女兒大學畢業後,一直都沒份正式工作,靠在網上做設計為生,生活過得也無規律。飯桌上,她再次勸說曉琳去自己介紹的機關面試,還信誓旦旦保證,只要去 面試就有很大把握能得到這份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
話沒說完,曉琳就一口回絕了,“我說過不會去那些地方一張報紙一杯茶地混日 子,你一定要我去,除非我死。”母女倆的談話不歡而散,下午1時許,劉美藝離開家時,兩人都氣鼓鼓的。
1小時後,剛到單位的劉美 藝接到物管電話,稱女兒出事了。匆匆趕回家,發現女兒躺在樓下,一片血泊,已停止呼吸。
不願意接受母親的安排
女兒以前一直很聽話,家裏經濟條件不錯,啥都不愁,劉美藝怎麼也想不通女兒為啥會跳樓。
楊潔是看著曉琳長大的,她對曉琳的印像是不愛說話,平時很少主動與人交流,但 特別聽話,母親說吃兩碗飯絕不會只吃一碗。在她記憶裏,從小學到大學,不管學習還是生活,曉琳都很少違抗劉美藝的意志。她也想不通,一個如此聽話的乖孩子 為什麼突然會自殺。
幾天后,曉琳電腦裏一篇日記解開了她們的疑惑,卻讓劉美藝陷入更大的痛苦:
“畢業3 年來,媽媽幾乎天天念我,吃飯念,看電視念,睡覺也念……我不就是不願意接受她安排的穩定工作,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嗎?20多年來一直都是按她的喜好在 生活,難道我真的不能有自己的選擇?
我又沒有閒著,為了證明自己在工作,我每天拼命在網上找設計單子,每個月交給媽媽800到 1000元不等的生活費,拼命證明自己,可在她看來,這都沒用。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她念得讓人心煩,現在一看到她回來我就只想躲 進自己房間,好多時候煩得都想一死了之。有時候想,要是哪天真的受不了了,就從這窗子跳下去算了,只是不知道會不會痛……”
一直 以為自己是最愛女兒的,結果自己卻成了害死女兒的兇手——這樣的發現讓劉美藝後悔不迭,難以接受。
擔心這擔心那, 就是沒擔心過她不開心
劉美藝說,自己是經歷過貧困和動蕩的,深知穩定的重要,所以對女兒這也擔心那也擔心,就是沒想到過她是不是開心。現在想 來,所謂自由職業還是穩定工作的好壞,都只是站在自己角度一廂情願的評判,對孩子來說,只要能實現自己價值,能自己養活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當父母的聽一聽
1. 期望本無錯高壓要不得
毫無疑問,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生命的延續,對孩子抱有各種期望。劉東剛說,這本沒有錯,但當這種期望與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現偏差時,家長的心理調節就顯得特 別重要。
2. 要克服從眾心理
“10個指頭不一般齊”,人與人肯定存在差異,在對孩子期望上,父母往往忘記 了這一常理喜歡“隨大流”。父母期望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而不是用他人的行為確立期望。
3. 改變急於求成心理
期望要可望也可及,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績時總以高壓方式層層加碼。如果這個目標並非孩子經過努力所能達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會失去信心。
4. 消除唯我獨尊心理
期望要取得孩子的認同,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應服從家長,孩子的事就應由父母決定,因而常將自己期望強加於孩子。事實上,父母的任何期望只有取得孩子的認同,才能轉化為孩子的實際行動。
做子女遭遇高壓時這樣來調節
1. 轉移調節
轉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必不可少,心緒不佳有煩惱時,最好外出參加一些娛樂活動,換個環境換個想法,新鮮刺激可以使人忘卻不良的情緒。
2. 宣泄調節
在適當的場合,合理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緒,同樣可以起到心理調節的作用。比如大吼(E? 我有时侯会这样做哦!)、運動、砸東西(嘿嘿! 我通常会找些打不烂的东西来砸!) 等都是宣泄的方式,不過要注意宣泄的對象、場合等,不要無端遷怒于他人他物造成不良後果。
3. 交往調節
交往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社會性需要,特別是情感與思想的交流。心情不愉快時,向朋友傾訴,特別是向關係好的異性朋友傾訴,會產生較好的心理調節作用。美國心理學調查研究表明,所有人在向異性傾訴中可以獲得比同性傾訴高得多的解決抑鬱的功效。
4 則留言:
仲可以寫博發泄怨氣﹐我仲記得anger management 系列 XD
哈哈...无错!
我老婆也是这样, 结果她选择逃到挪威去, 又刚好遇到我, 结果就一去不返. 还好结局比你的故事开心点.
哗! 开心好多....
自己组织自己梦想的家庭, 而且生BB啦哦... 简直幸福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