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記者真本事,經濟機遇委員會剛開完會,他們已打聽到我在會上提過些甚麼意見。但奇怪的是,他們只打聽到我的意見,其他成員說過甚麼,他們就尚未發掘出來。看來放料給他們的人,知道我是一個從不隱瞞自己意見的人,他不告訴記者,我自己也會在會外直說,所以才賣了一個人情給記者。
我在會上其實提過不只一種意見,但記者卻只關心我是否有建議成立一個投資基金,在二手市場掃平盤。他們質疑,我這個建議是否與我地產代理的身份有利益上的衝突。
其實,我並沒有建議政府在現階段就成立基金去二手市場掃平盤。我只是提醒政府要密切留意樓價,尤其是大眾購買類別的樓價跌幅,千萬莫讓它跌超過30%。當樓價的跌幅接近這條臨界線的時候,政府應採取非常手段,阻止或延遲這種境況的出現。因為,香港銀行提供的是樓價七成的按揭,一旦樓價跌超過30%,擁有物業的市民就會變成擁有負資產。即是說,他擁有物業的市價,比他欠銀行的錢還要少。這更表示,他一生的努力-放在買樓的首期,已付諸流水,並且還要欠下銀行一身債。
九七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就出現過大量負資產的情況,並對社會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擁有物業的人,因資產蒸發、前功盡廢,而怨聲四起。未擁有物業的人亦不 見得因有平樓買而感到特別高興,因為在這種悲觀的情緒下,他們不一定夠膽買。即使夠膽,也不一定有足夠的財力去買。事關負面的財富效應,會令社會的消費能 力與投資能力下降,經濟會因而衰退,人們連工也不容易找,哪裏敢去買樓。
更要命的是,當銀行發現自己手上的抵押品已資不抵債時,就會進一步收縮信貸。不但不肯隨便借錢給人買樓,還會加按揭利息,及迫負資產的人賣樓。這會導致樓價進一步回落,形成連鎖反應,樓價會像骨牌一樣,一連串地倒下去。美國今次的次按危機就是這樣產生的。
為了不使香港的經濟再次步入這種萬劫不復的境況,所以我才建議政府在需要時,設立類似盈富基金那樣的地產信託投資基金,在樓市出現恐懼性拋售時,出來維持市場秩序,以免樓價跌破30%的臨界線。
這種救市手法雖然會被批評過度干預市場,但為了免令人民受苦,在非常時期亦得考慮使用。況且,全球行自由經濟的國家都在使用類似手段,為何單要綁住香港的手?
這種救市的手段,我認為會比美國收購有毒資產的方法來得有效,而且花費較少(理由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所以我也不避利益衝突的嫌疑,犯險向政府提出。只要我是本著香港的整體利益作出發點的,我就不理他人如何猜疑了。
(轉載自2008年11月7日am730C觀點)
虽然我是有楼人士, 不过我不同意施永青的观点. 如果政府在楼价跌超过30%的时候接货, 那么即是要所有纳税人为负资产包底. 虽然那些买楼自住的人, 因为经济转差, 而无力供楼是非常可怜. 但以香港的情况, 更多是一些买楼投资, 甚至是炒家. 他们把楼宇炒致不合理的水平. 因此通过市场调节, 使楼价降温, 以反映实际的供求, 其实对大众是更有益的. 也让大家知道楼市并非只升不跌的道理. 否则, 香港的楼市升的时候没有机制去调控, 而跌的时候政府却大力托市, 楼价永远处于高水平, 普罗市民岂不是永远都无法买楼置业?
除非, 政府决定全力干预楼市, 严格控制楼市价格.
例如, 成立基金, 规定楼价指数在必须在40% 左右/ 负担比率不能超过30%. 否则, 就马上抛售基金持有的楼宇, 增加印花税, 用各种行政措施干预楼市. 如果这样做, 一众的地产商又是否会赞成?
2 則留言:
阿 C 的看法類近漢代的平準均輸!
佢睇到嘅係樓市崩潰時對香港的極度打擊。
政府儲貨都可以嘅,若樓價高企時放貨平抑,會有啲意義。
如果可以将楼价控制在合理范围, 我都赞成的. 但我觉得地产商不会同意.
張貼留言